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自然投资者会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出要求。虽然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完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趋于合理,但是近年来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作为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和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当上市公司的行为具体到披露信息时,这一影响作用是否具备理论基础?现实又将如何?目前为止,许多学者针对媒体关注的治理功能以及媒体关注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展开研究,也有许多学者探索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然而鲜有文献研究媒体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但是信息披露质量高低与否恰恰对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进行决策有着重要意义。从保护我国投资者尤其是分散的外部投资者利益出发,立足于寻找提升我国信息披露质量机制的实际,本文检验媒体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媒体负面报道与非负面报道、政策导向报报道与市场导向报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差异,希望有助于理论界与实务界了解媒体关注存在的治理作用,寻找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机制。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本文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挖掘相关术语内涵、对比信息披露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两者的概念差别以及系统梳理国内外权威机构对信息披露提出的质量要求三个途径,合理界定信息披露质量的内涵及两项基本组成要素:完整性与及时性。基于此,本文从这两个基本特征出发,提出三个系列六个假设,依次检验媒体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存在影响、负面报道与非负面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存在影响差异、政策导向报报道与市场导向报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存在影响差异。在接下来的实证检验过程中,本文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明确了我国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逐年变化趋势,接下来利用非参数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和两项Logistic等方法验证上述三个系列六个假设是否成立。本研究发现,媒体关注能够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完整性,且负面报道与非负面报道、政策导向报报道与市场导向报报道对信息披露完整性存在影响差异;但是媒体关注并未对信息披露及时性产生显著影响,只有媒体负面报道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及时性,而政策导向报报道和市场导向报报道对信息披露及时性不存在显著影响差异。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在回顾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结合媒体这一新兴信息中介对公司行为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动机与意义;然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以及研究方法与积极探索,为后文的研究展开铺垫。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研究基础。本部分首先从媒体关注、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媒体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回顾了这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接下来,通过探究词语内涵、对比信息披露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梳理国内外权威机构对信息披露提出的质量要求,笔者提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当具备的质量要求。最后,笔者从声誉机制、引起行政机构介入以及缓解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对媒体关注为什么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媒体关注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设计。在文献梳理、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进行研究假设、样本选取、变量设计以及模型构建,上述四项内容的合理完成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部分,实证研究。本部分主要包括媒体关注、信息披露质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媒体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媒体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非参数检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检验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媒体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分组检验。最后利用变换信息披露质量度量指标、滞后媒体关注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实证结论与建议。通过解读上述一系列实证结果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指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基于信息披露质量的视角探究媒体关注的治理机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梳理国内外权威机构对信息披露质量提出的要求,提出信息披露质量的基本组成要素:完整性与及时性。因此,本文从这两个角度探究了媒体能够能否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负面报道与非负面报道、政策导向报报道与市场导向报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存在影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