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学术界对《左传》文学价值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文体本身关注甚少。本文旨在运用文体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从文体演变及文化学的角度来探讨《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 全文分为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序言部分,首先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米,有关《左传》文学价值方面的研究状况。其次,界定了本文使用的文体这一概念。再次,点明了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及本文运用的批评模式。最后交代了文章论述的前提。 正文分两层论述: 第一层,从三个方面论述《左传》文体的基本特征。首先,在体裁方面,《左传》在大致遵循编年体形式框架的前提下,对编年体形式又有所突破,出现了传记体形式的萌芽。且分别以“晋公子重耳流亡”一事及郑子产一生的行事为例,具体论述了《左传》传记体雏形萌芽的两种基本形式,即“随举一事而为之传”和“包举一生而为之传”。最后指出这两种形式是先秦史传文学中初次出现的人物传记雏形。 其次,论述了《左传》语言风格──典美博奥、委婉含蓄。本节试图从语言的功用方面着手,将《左传》的语言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用以描写人物、描述政治军事活动场面、记述逸闻琐事的叙述语言。这类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言近旨远,辞浅义深”。第二,人物语言。包括人物对话、人物独白和行人辞令及谏说之辞。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行人辞令及谏说之辞。这类语言的主要特点就是声口逼肖、柔中有刚、委婉有力。第三,以“君子日”为代表的史论性、评论性语言。这种形式的语言虽然不是《左传》中的主要语言形式,但都经过作者的精心结撰,讲究文采辞藻,同《左传》中其它两种语言形式的风格是一致的,因此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本节最后指出《左传》语言讲求文饰,但又非文浮于质、夸饰过盛。 最后,试图从《左传》所呈现的总体市美风貌来考查其整体风格特征。本文认 且为这一风格特征就是壮丽、阔远。就文章的组织结构、规模而言,《左传》熔裁高妙、气象阔大。这一部分内容分两方面论述:第一,于编年体框架中对众多内容的精心组织。第二,对重大军事、外交场面的描写。就其能够引起读者持久的市美享受而言月p么,说《左传》卓烁异采、丰润富艳,当之无愧。 第二层,论述了《左传》文体有其突出特色。特征所蕴含的文化意蕴。首先,从文体自身发展的规律(对以往文体的继承与创新)方面,论述《左传》文体特征产生的内部原因。这一内部原因就是《左传》文体自身生成机制:在传统史官文化背景下,对以前两种文体形式(编年休记事形式的《春秋》和散文体记言形式的《尚书》)的渗透、融合,对旧文体的结构要素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转化生成的《左传》文体在体裁上,以编年休形式为框架,辅之以纪传体形式;在内容上,“言事相兼”;在表现手法上,一改以往朴素、简短的记述方法,大量采用夸张、修饰的手法,攸整个文章瑰丽浓郁、温润华藻。其次,从大的文化传统方面论述《左传》文体特征产生的外部原囚,即挖掘《左传》文体特征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本文认为这一文化愈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浓厚的史官文化背景及人/民本意识。在这部分内容叶,,对《左传》中出现的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分开讨论。认为它们部是先秦理性精神的重要内容,但春秋时期的主流思想是人乍思想,而不是民本思想。所以《左传》小的人物主角是诸侯、卿大大,而不是下层人民。第二,精致、优雅的礼乐文化。有秋时彻,传统的礼治观念作为宗法社会的一b;·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仍然是社会极为用要的精神支柱之一。礼治观念下的贵族文化发展到了它的颠峰时则。而贵族文化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引诗、赋诗和观乐。本部分分别就这三个方而来谈谈贵族文化对《左传》文体特征的影响。第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巾于时代精神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是通过作家的创作个性实现的,因此是间接的;又山于史*们饲如,J洲]对《左传洲Z者的创作个性了解甚少。所以本部分内容只能结合春秋时代特征,从川2沦上探讨时代精神对《左传》总体风格的影响。 结语部分,简中论及《左传》文体特征对后世文体形式的影响。第一,在体裁方面。首先是对后世史书体裁的影响_以《左传》中纪传体形式的萌芽为肇端,门世史书纪传体形式一枝独秀,鲜有例外。其次是在小说体裁方面。后世的小说无论是记“一人一事之本末”的接近纪传体的短篇小说,还是注重作品纪年的K篇小说, 2 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宗旨的。这是《左传》以人为小心历史意识的发扬光大。第 二,在语言及整体风格方面,《左传》对战国庄列诡橘之风及汉大赋的铺张扬丽均有 不可估量的影响。第三,在重视学术、重视历史文献的保留与传承方面,《左传》刘 后世史书体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