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retscher和Cohn在T细胞活化双信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刺激信号”,即T细胞的活化除了需要通过APC递呈MHC-抗原肽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一信号外,还需要一系列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第二信号,才能使T细胞达到生理活化阈值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如果缺少共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将会导致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甚至凋亡。正性和负性协同刺激信号的调节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在机体免疫应答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共刺激分子分为TNF/TNFR和B7/CD28两大超家族。近几年,B7家族成员不断扩大,其中PD-L1是新近发现的共刺激分子之一。PD-L1具有IgV和IgC样区、跨膜区和胞浆区,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谱,甚至在一些肿瘤细胞株上也有较高表达。PD-1是PD-L1的一个抑制性受体,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上,PD-1/PD-L1途径在抑制T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影响很多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PD-L1在肿瘤细胞上的高表达,能减弱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密切相关,阻断此途径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大量研究显示PD-L1在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D-L1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靶分子。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关于PD-L1对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不同的研究小组报道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些研究表明,PD-L1还能作用T细胞促进其显著增殖和IL-2的分泌,具体机制尚不明了。 本研究课题首先利用天然高表达PD-L1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融合技术,将反复免疫后的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以转基因细胞L929/PD-L1作为阳性筛选细胞,以转空质粒的对照细胞L929/mock作为阴性对照细胞,经免疫荧光标记分析及抗体分泌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反复筛选,并经多次克隆化培养,最终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0E10。经快速定性试纸法分析鉴定,10E10的重链为IgG1:而轻链为κ,可用于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杂交瘤细胞株体外连续传代(40代)培养,液氮冻存半年后复苏,仍生长良好,稳定分泌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