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育苗连作障碍土壤有机质及根系代谢变化机理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头茬和重茬山杏苗地的土壤为试样,研究了头茬与重茬以及重茬不同发育时间土壤糖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同时对山杏代谢有关酶类也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处理区土壤的pH在8.2~8.4之间,土壤偏碱性,不利于作物对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2.处理区土壤糖类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植物来源的糖类较少,重茬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重茬后土壤的总糖量显著下降(P﹤0.05),五碳糖含量下降的速度大于六碳糖,尤其在山杏处理区,植物来源的糖类急剧减少。五碳糖在头茬以混交处理区含量最高,说明柠条对增加植物来源的糖类有一定作用。  3.重茬土壤可检出的氨基酸种类减少,游离氨基酸可检出的种类较酸解的少;土壤氨基酸含量总体上在减少,酸解的减少程度远大于游离的,土壤中酸解氨基酸的组成以天冬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为主,游离氨基酸以缬氨酸、谷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为主,重茬前后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两者均含有较多的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甲硫氨酸和苯丙氨酸,游离氨基酸中还含有较多的酪氨酸,样地土壤中生氰前体氨基酸含量较高;无论是头茬还是重茬,每个土壤样品中含硫氨基酸的比例较高,在酸解氨基酸中占各自氨基酸总量的7%~22%,在游离氨基酸中占8%~28%。重茬后游离氨基酸中只有酸性氨基酸比例上升,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每种酸解氨基酸不同时期的变化类型及程度较游离氨基酸的复杂。总体上,多数氨基酸在重茬6月份含量最低,到重茬7月份又稍有回升,这与不同时期气温的变化相似。半胱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等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比较特殊,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每种氨基酸在根际或非根际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重茬前后,而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相对较小。  三个不同处理区间的氨基酸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山杏处理区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程度较其它两个处理区大;山杏×柠条处理区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要稍多于山杏处理区,但稍低于杨树处理区。重茬后的这些变化可能与氢氰酸的形成和释放有关,氢氰酸使山杏苗的呼吸代谢受阻,可能是导致山杏重茬育苗失败的原因之一。柠条与山杏混交后再育山杏苗成功,很可能与混交使土壤氨基酸种类增加、含量提高有一定关系。  4.在头茬和重茬条件下山杏根系SOD、CAT活性小于叶片且有低于杨树根系的趋势,POD虽然在根系中较高,但与杨树根系相比却较低,可见。重茬或是第三茬后,在6月份山杏体内的酶促防御系统基本上被破坏,已经不能有效的维持山杏细胞内活性氧等的动态平衡。  山杏根系中丙酮酸激酶和转氨酶的活性有小于叶片中的趋势,而杨树样品相关酶活性则表现为根系大于叶片,重茬后有加强的趋势。  重茬后根系蔗糖酶的活性升高,使根系向土壤中分泌更多的糖类,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对山杏产生不利影响。检测到重茬后一段时间土壤糖类含量有暂时升高的现象为这一推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其他文献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一直是工程界高度重视的课题,在计算结构强度和局部稳定性时,需要用到风压极值。由于规范只给出体型系数的均值分布,通常借助风洞试验并采用极值估计方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促使了城市局地气候的改变,城市热岛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水体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下垫面其中之一,在影响城市局地气候中起着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