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尝试将对读法渗透进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进学生的阅读有效性的基础上,探索对读法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的操作方法、路径和有效实践策略;形成创新活泼、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以及自主探索、自主求知、自主评价的学习体系;以对读法为载体促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以及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第一章立足大语文,在研究伊始即对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定位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则立足自身,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的思考,界定了对读法与自主阅读,并简单介绍了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第三章是本文主体,即开展研究的过程。期间,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一系列与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行为有关的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明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现状,为对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有效途径与方法,提供决策与实施依据。其次,尝试运用对读法提升自主阅读的质与量。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规律制定教学策略,通过课例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对读法的使用技巧,促使学生形成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所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用对读法进行自主阅读的途径。再次,基于对读法原理构建自主阅读主题单元。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学生运用对读法的原理自主搜集、筛选、整理相关文本,构建主题单元,进行序列化、主题式的自主阅读,使学生自主阅读的品质能有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关注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第四章纵览了研究中取得的成效,即形成了创新活泼、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体系和阅读理念、方式;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在自主阅读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上的变化与发展,促进学生在全面掌握、乐于运用对读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建立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构筑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彰显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五章则对本研究进行了小结,并将研究中生成的问题进行了集合,从而成为下一阶段后续跟进研究的基础。本文的创新点列举如下:1.将比较阅读中的一些方式进行改进,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形成了可运用于阅读教学的对读法,帮助教师掌握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能力。2、基于对读法原理构建自主阅读主题单元,并建立相关评价体系。3、以将学生自有思维方式、自主质疑解疑、个性化阅读体验注入到整个阅读过程中为运行基础,逐步建立了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