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读法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zxcv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尝试将对读法渗透进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进学生的阅读有效性的基础上,探索对读法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的操作方法、路径和有效实践策略;形成创新活泼、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以及自主探索、自主求知、自主评价的学习体系;以对读法为载体促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以及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第一章立足大语文,在研究伊始即对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定位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则立足自身,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的思考,界定了对读法与自主阅读,并简单介绍了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第三章是本文主体,即开展研究的过程。期间,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一系列与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行为有关的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明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现状,为对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有效途径与方法,提供决策与实施依据。其次,尝试运用对读法提升自主阅读的质与量。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规律制定教学策略,通过课例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对读法的使用技巧,促使学生形成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所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用对读法进行自主阅读的途径。再次,基于对读法原理构建自主阅读主题单元。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学生运用对读法的原理自主搜集、筛选、整理相关文本,构建主题单元,进行序列化、主题式的自主阅读,使学生自主阅读的品质能有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关注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第四章纵览了研究中取得的成效,即形成了创新活泼、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体系和阅读理念、方式;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在自主阅读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上的变化与发展,促进学生在全面掌握、乐于运用对读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建立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构筑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彰显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五章则对本研究进行了小结,并将研究中生成的问题进行了集合,从而成为下一阶段后续跟进研究的基础。本文的创新点列举如下:1.将比较阅读中的一些方式进行改进,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形成了可运用于阅读教学的对读法,帮助教师掌握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能力。2、基于对读法原理构建自主阅读主题单元,并建立相关评价体系。3、以将学生自有思维方式、自主质疑解疑、个性化阅读体验注入到整个阅读过程中为运行基础,逐步建立了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
其他文献
如何对企业作出公正、合理、规范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取向。然而,目前各国的企业评价注重的是财务分析,至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何种负面影响
艺术教育家、版画家彦涵是新中国艺术发展的见证人之一。他的版画作品再现了斗志昂扬的画面,激励无数革命者,也记录了中国革命历史中那血与火的重要篇章。那些创作于不同时期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人后不同时间双耳双模式干预方案对听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双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植人前双耳佩戴助听器、后行单耳人工耳蜗植人的患
摘要:为了解决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应用中纳米二氧化钛(Ti02)的带隙较宽(约为3.2eV)、光生电子和空穴容易复合等技术难题,人们通过不同的金属离子掺杂Ti02进行改性研究。金属离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严重的背景下,一些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应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问题,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随着沈阳市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传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IVIM成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例影像学检查或临床疑似肺癌的患者,按就诊顺
<正>最近拜读文献[1],受益匪浅.作者用了8种方法求解一道2015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填空题.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后深受启发.但是,笔者觉得这8种方法都没有指出此题深刻
<正>目的:正确认识眼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缺陷,有效规避相关风险,探讨预防措施,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概率,有效减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
会议
近年来壳聚糖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我国拥有丰富的甲壳素资源,发展壳聚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壳聚糖生产成本一直偏高,这是困扰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微波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除乙醇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外,以弥漫性肝大泡性脂肪变、伴或不伴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