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西北缘红其拉甫岩体早白垩世晚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质岩墙成因:壳幔作用实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西北缘红其拉甫岩体花岗闪长岩及闪长质岩墙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花岗闪长岩和闪长质岩墙锆石U-Pb定年分别为~104 Ma和~100 Ma。闪长质岩墙岩性从中性向酸性演化,包括辉长闪长岩,闪长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其矿物组成表现出不平衡特征,如斜长石,辉石及角闪石晶体成分变化。地球化学特征上,闪长质岩墙富集不相容元素(Ba,Rb,Th,U,K),Sr-Nd-Hf同位素表现出富集特征(87Sr/86Sri:0.7066~0.7071,εNd(t):-5.3~-7.4,εHf(t):-3.6~-6.2)。我们推断这些闪长质岩墙是被俯冲洋壳或沉积物所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结果,并伴随着辉石,角闪石及斜长石分离结晶,和下地壳混染的AFC(同化混染-分离结晶)过程。同时,幔源岩浆上升底侵,诱发下地壳熔融,形成具有地幔同位素印记的花岗闪长岩,相较闪长质岩墙,其同位素特征更富集(87Sr/86Sri:0.7087~0.7125,εNd(t):-9.5~-11.6,εHf(t):-10.3~-14.1)。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我们推测红其拉甫岩体是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环境下壳幔作用的产物,岩浆活动持续了数百万年。同时表明什约克弧后盆地(Shyok Basin)的闭合时限,及科希斯坦-拉达克岛弧(Kohistan-Ladakh Arc)与喀喇昆仑地块(Karakoram Terrane)的碰撞很可能晚于~100 Ma。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使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生长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环境参数和碳钢腐蚀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快速检测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检测的机制;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硫酸盐还原菌生长过程对介质化学状态影响主要为在硫酸盐还原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作用下,硫离子浓度在增殖期快速增加,并在衰亡期和残余期保持不
从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英语教师对口语的训练还不够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口语的专项训练则涉及不多,这也使得很多高中生在英语口语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