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动态频谱接入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无线电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为目标,能够在优先主用户的前提下,利用空闲频谱进行通信。动态频谱接入要求认知用户在变化的无线环境中及时接入网络并作出适时调整。本论文主要研究集中式IEEE 802.22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动态频谱接入技术,分别对其基于非跳频和跳频技术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案进行研究。本论文研究了认知无线电网络的两种场景模型,一种是多小区、无用户场景,另一种是单小区、有用户场景,两种模型关注重点不同,场景一关注使用信道数,而场景二关注认知用户和主用户的冲突次数、认知用户有效信息交付率、以及认知用户有效信息吞吐量。同时论文提出主用户和认知用户的行为模型。论文阐述了IEEE 802.22网络传统的动态频谱接入技术,其使用基于非跳频的带内信道检测机制,但是由于静默期的存在,周期性暂停的数据传输会大大降低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效率。因此IEEE 802.22标准中又提出了基于动态跳频技术的频谱接入方案,由于这一方案能够实现数据传输和信道检测并行进行,从而提高了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效率。论文对这两种动态频谱接入方案分别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表明,一方面,认知无线电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道使用率,缓解由于有限的频谱资源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虽然基于动态跳频技术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案的使用信道数比基于非跳频的略多,但是它能够减少认知用户与主用户的冲突、提高认知用户的有效信息交付率、提高认知用户有效信息吞吐量,因此能有效提升系统性能,特别是认知用户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所以基于动态跳频技术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案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更高速率传输,更大系统容量,更广业务覆盖,更合理资源分配,已经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演变目标。随着对新的业务,增长的带宽,无所不在的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异构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具有网状拓扑结构的分布式网络,其通信依靠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以无线多跳的方式为终端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由于无线Mesh网络具有高容量、高速率、低
分析了光纤的布里渊散射特性及其对温度和应变的传感机理,建立了布里渊散射谱与光纤温度和应变的对应关系。对基于FFT的BOTDR温度和应变传感信息解调方法进行了Matlab仿真。
毫米波无源成像系统,根据系统接收到的各类物体在毫米波段的辐射能量差异来进行成像。该系统能有效穿透衣服等遮盖物对隐匿金属目标进行成像;其不主动发射电磁波,对人体无辐
基于全IP的异构网络融合协作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在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异构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异构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移动性管理技术提出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是具有三维分辨能力的新体制雷达,通过多发多收的工作模式获得多于实际阵列数目等效阵元,极大减轻了系统的重量及成本。相对于传统SAR,MIMO-SA
P2P系统能够用来搭建分布式数据服务系统,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结构化对等网络由于其统一的请求查询和数据分布,既可以提供较低的访问时延,又可以提供良好的负载。尽管如此,在
为了摆脱枯燥乏味的室内重复性工作,如家务劳动、照料病人等,室内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机接口技术是指实现人与机器之间信息交流的方法,而手势识别以其自然、直观
卫星激光通信按照接收方式可以分为相干光通信和非相干光通信。早期的卫星激光通信系统采用非相干通信方式达到了中低速通信的要求,但系统的发射功率和接收机的灵敏度限制了
随着现代社会对无线通信的需求不断扩大,人们对无线通信速率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无线信道中多径衰落是限制无线通信速率和质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人们提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