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工作是在参加西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基础上完成的,目的是为西藏铜矿资源的潜力评价中最小预测区的圈定提供遥感信息支持。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找矿潜力巨大,在西藏自治区铜矿资源潜力评价中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由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地质工作程度低,已有资料较少,给该成矿带的潜力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遥感技术、区域化探技术能在该地区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西藏多龙斑岩型铜金矿预测工作区为研究区,以“典型矿床—成矿要素—预测要素—找矿预测”为总体思路,通过典型矿床研究总结了成矿要素;利用遥感地质技术,进行了遥感矿产地质特征解译,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总结了遥感有利成矿信息;利用区域化探技术,圈定了水系沉积物单元素异常及组合异常,总结了化探有利成矿信息;结合典型矿床的成矿要素以及遥感、化探有利成矿信息,总结了研究区的预测要素;最终,在优选预测变量的基础上,采用成矿有利度法,基于GIS技术在研究区内开展了找矿预测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西藏铜矿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支持。研究结果对于西藏乃至我国西部其他相似地质条件地区进行潜力评价及找矿靶区圈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在充分搜集现有区域地质资料、典型矿床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借鉴西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典型矿床成矿要素进行了总结。2、按照遥感地质解译的原则、方法以及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遥感技术要求,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并参考地质图解译了与斑岩铜矿相关线、环、色、带四要素,制作了遥感矿产地质特征解译图。3、以典型地物波谱特征的为基础,采用“掩膜+主成分分析”的异常提取方法、“平均值+n倍标准”的异常下限确定方法及算数平均的异常分级方法,提取了典型矿床范围内的ASTER蚀变异常,研究区范围的ETM+蚀变异常。通过蚀变异常特征分析,通过ASTER异常与已知矿体平面投影的对比、ETM+异常与ASTER蚀变异常的对比,论证了在研究区内采用ETM+异常进行找矿预测的可行性。4、采用迭代法、聚类分析、主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较真实的反映了研究区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空间分布规律,圈定了单元素异常及组合异常,并制作了相应的异常等值线图。5、在综合分析地质、遥感、化探有利成矿信息的基础上,总结预测要素并优选预测变量,利用GIS技术,以网格单元为地质统计单元,采用成矿有利度法进行找矿预测,最终圈定了成矿有利的A、B、C三个级别的最小预测区,并通过与已知矿床(化)点的叠加对比分析,对预测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套方法和流程是有效、可行的,适用于地质工作程度低、地质背景相似地区的快速找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