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多的历史原因,牧谿的大部分绘画作品,基本上都东渡日本,国内遗留甚少,使得现在学术界的研究者们所见者更是少之更少,因而忽略了他。通过查阅翻译日文资料,本论文研究的就是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牧谿绘画艺术。元人著述中有关于牧谿的评价,“诚非雅玩,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作墨竹粗恶无古法。”可以看出牧谿没有受到当时文人的重视。现今的中国美术史的著作中关于牧谿的记载也不是很多。但是,牧谿的绘画艺术深深地契合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在日本得到了崇高的地位,日本学术界对牧谿的研究丰富而且深入。同时,牧谿的绘画艺术对日本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牧谿的绘画为什么在日本受到尊崇和重视,而在中国本土受冷落;二是牧谿的绘画对日本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如何符合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前者着重阐述的是中日两国古文献中对牧谿的评价,和日本人的选择性吸收外来文化,以及牧谿绘画和日本人审美取向的契合点。后者着重阐述的是日本画坛受牧谿画风影响的画家,还有牧谿绘画对日本的茶道中茶室的装饰的影响。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其一,通过中日两国古文献的记载评述中日两国对牧谿截然不同的态度。从牧谿生存时代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分析牧谿和日本的历史渊源。其二,对比中日两国现存的牧谿作品情况,综述在日本举办过的牧谿相关的画展,分析牧谿对日本画道的影响等,多层次多层面的说明日本人对牧谿绘画的喜爱。其三,深入分析牧谿绘画的风格特点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探讨和研究牧谿绘画是如何契合了日本人的审美取向的。其四,作为文章的结语。总括全文,阐述本人对牧谿问题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