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天然橡胶(NR)/改性高岭石(MKL)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微观结构。
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块状NR/未改性KL复合材料NR/KL,随着高岭石用量的增加,二者混炼困难,其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较差。SEM分析表明NR与KL粒子相容性不好,KL以粒径较大的团粒存在与NR基体中,二者发生相分离。用LAK/KOH协同改性高岭石,以凝聚共沉法制备改性高岭石填充型天然橡胶复合材料C(NR/MKL)。研究了改性剂浓度、温度、高岭石用量等因素对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R/MKL)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较NR/KL硫化胶有较大提高,MKL对NR起到了良好的补强作用。用SEM电镜对硫化胶的拉伸断面进行分析,发现改性后高岭石粒子细化,且与NR基体的相容性增加,二者结合紧密,故所得的硫化胶性能较好
用LAK/KOH/稀土化合物(RE)协同改性高岭石,用凝聚共沉法制备了稀土掺杂型C(NR/MKL-RE)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种类及用量、高岭石用量等因素对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R/MKL-RE)硫化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尤其300%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有大幅度的提高,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在RE用量为0.75~3.0phr的范围内能达最佳值,超过炭黑胶和粘土/NR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扫描电镜(SEM)对)硫化胶拉伸断面进行分析,发现高岭石以表面覆盖了一层完整的橡胶薄膜的片状物存在。在拉伸过程中,裂缝并非在改性高岭石粒子的表面通过,而是在改性高岭石粒子外的NR基体中通过,从而留下了一层NR薄膜。这种断裂方式需打断NR分子链的碳-碳键,消耗的能量更多,从而提高了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此外,还利用DSC、DMA等现代测试手段对硫化胶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发现C(NR/MKL-RE)硫化胶中NR分子链具有两种不同的聚集态结构。
以NR胶乳和硅溶胶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NR/AS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根据SEM、DMA、DSC的测试分析结果建立了C(NR/ASC)复合材料的结构模型和C(NR/MKL-RE)复合界面模型,揭示了其补强机理。
本试验采用凝聚共沉法制备高岭石/NR复合材料,其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所制得的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