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分析胃MALT淋巴瘤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T(11;18)及核BCL-10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我们收集了眼附属器MALTI淋巴瘤1995年至2007年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28例。并收集了同期的胃MALT淋巴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33例,其所有病例均为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其中有22例患者接受过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所有病例均应用间期FISH法检测T(11;18)(q21;q21)/APl2-MALTl及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10蛋白在胃MALT淋巴瘤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并在胃MALT淋巴瘤中分析它们和Hp根除治疗反应性的关系。结果:T(11;18)(q21;q21)/APL2-MALTl在33例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中的检出率为6/33(18.18%),在28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检出率为0,;其中22例经HP根除治疗的胃MALT淋巴病例中,16例完全缓解者2例(12.5%)检出该易位,6例对根除治疗无效者中有4例(66.67%)检出该易位,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BCL-10蛋白在33例胃MALT淋巴瘤中核表达阳性的有12/33(36.36%),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核表达阳性的13/28(46.43%),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33例胃MALT淋巴瘤中在T(11;18)阳性的6例病例中有5例(83.33%)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阳性;在T(11;18)阴性的27例病例中有7例(25.93%)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阻性,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22例经Hp根除治疗的胃MALT淋巴瘤病例中,16例完全缓解者3例(18.75%)BCL-10核表达阳性,6例对根除治疗无效者中有6例(100%)BCL-10核表达阳性。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胃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在T(11;18)的发生率有差异,表明两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发病机制。2胃MALT淋巴瘤中T(11;18)的发生率与Hp.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BCL-10核表达阳性与Hp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T(11;18)与BCL-10核表达阳性相关。3间期FISH法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