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型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差热分析仪(DTA)、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池综合性能测试仪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因素、稀土取代元素对高温固相法、Pechini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Mn2O4样品的组织结构、形貌、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结果如下:  系统探讨了原料配比(Li2CO3,MnO2)、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的LiMn2O4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当合成时间为24h时,获得纯尖晶石LiMn2O4相的烧结温度必须高于700℃,最佳温度为750℃-850℃,750℃样品的初始容量达到114.5 mAh·g-1。并且在富锂状态下,合成的材料电化学性能较好,Li1.02Mn2O4的首次充放电性能可为118.1mAh·g-1。  在研究高温固相反应合成LiLaxMn2-xO3.95F0.05样品的结构、循环稳定性能时得出,当x<0.03时,样品具有单一的尖晶石结构,随着稀土掺杂元素La含量的增加,样品中则会出现La2O3杂质相;少量的稀土La掺杂有利于提高样品的循环稳定性能,但其初始容量有所下降,F元素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样品的初始容量, La、F这二种元素同时掺杂获得的LiLa0.02Mn1.98O3.95F0.05样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室温下经3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保持114.6mAh·g-1。  采用Pechini法合成掺杂LiMn2O4,通过稀土元素La、Ce和Nd三种离子单独与相互复合掺杂来改善材料的稳定性。掺杂样品保持了较好的尖晶石结构;掺杂材料的初始容量都有所不同的下降,但有效的抑制了 Jahn-Teller效应,使循环性能得到了改善。其中 LiCe0.015Nd0.015Mn1.97O4材料的首次放电量为122.6mAh·g-1,经过在室温下30个循环以后放电量还保持在113.1mAh·g-1,容量保持率达为91.3%。  从理论上探讨了造成尖晶石 LiMn2O4容量衰减问题, Jahn-Teller造成Li2Mn2O4杂相的出现,而Mn的溶解使材料出现λ-MnO2和岩盐相Li2MnO3,使得材料的尖晶石结构遭到破坏,衰减率增大,循环性能降低,从而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解质的分解和自放电等原因,也能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对先进托卡马克理论和实验研究是当前受控核聚变研究的中心问题。开展快快离子自举电流的研究对实现将来聚变堆稳态运行和等离子体高性能运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各向
2004年,A.Geim教授等人首先利用微机械剥离法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烯,自此,石墨烯以其各项优异性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较为瞩目的是其在电学性能方面的研究,为下一代电学器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石墨烯中的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的形式组成六角蜂窝结构,是一种二维薄膜材料。石墨烯的晶格结构中碳原子之间存在3个强σ键和一个π键,贯穿了整个石墨烯结构。其中,每个碳原子都会提供一个π电子,π电子在
通过微观形貌、相组成分析、磨损试验、划痕试验并结合钻削试验,探讨了利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针对高速钢切削刀具用CrAlTiN梯度镀层工艺的优化。对优化后CrAlTiN
多孔粘土材料(Porous Clays,PCs)是当今粘土科学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是基于粘土矿物的表面活性、层间离子可交换性等性质,通过柱化剂的交联柱化作用形成的一类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