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在近代经历了由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尤其是1904年中国文学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育开始了自身的不断变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语文人才,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和社会观念的转变等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27年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管辖下的学校语文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政策制定、师资选聘、教法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论文试图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语文教育具体的实施情况。1927至1937年的语文教育是在继承历史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语文教育是语文教育近现代变革的历史基点。传统语文教育历时较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是一种混合了文学、史学、哲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的大语文教育,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到了近代,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传统语文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且西方的教育观念传入中国,社会有识之士提出了变革传统语文教育的要求。清末的癸卯学制在中小学设立了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标志着语文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了自己学科现代化的进程,其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有了独特的教学内容。民国成立后,几次重要的教育变革壬子癸丑学制、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壬戌学制都深刻影响了语文教育的变革,使得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科书的编纂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27至1937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政策,颁布了三个课程标准,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对于小学国语课的课时比重、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法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当时的专家学者也对小学国语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中学国文课程设置、国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政府颁布的中学国文课程标准里也有明确的规定。专家学者对于自己中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回忆有助于我们更为直观地了解当时国语国文教育的实施状况。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国语国文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对1927至1937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后,对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进行总结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重在指出本时期语文教育取得的成就、语文教育的局限性及时人对改进语文教育的意见,同时总结出十年间语文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以求给当前的语文教育提供借鉴。本时期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最为完善的,是在充分总结了以往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对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材的选材标准做出了一般的规定,教科书的编订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也存在着党化色彩浓厚、实施过程中地区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弊端。当时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今天仍然存在。因此,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总结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借鉴时人给出的改进建议,结合当前的学校语文教育实际,加强语文教育的研究使语文教育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