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锰奥氏体钢矿井水工况的摩擦及腐蚀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蚀是造成煤矿综采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煤炭开采环境阴暗、潮湿,井下空气相对湿度常年在90%以上,在交变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金属的实际腐蚀过程变得十分复杂,影响腐蚀的因素较多。本文选用中锰奥氏体与马氏体耐磨钢为对象,研究了矿井水工况的均匀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行为,并对滑动和冲击摩擦腐蚀性能进行了探讨,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中性水工况下两种钢的腐蚀速率较低,整个均匀腐蚀过程中的腐蚀产物主要为Fe2O3、FeSO4和Fe(HCO33。对比马氏体钢,奥氏体中锰钢更适用于碱性矿井水的工况环境。奥氏体中锰钢和马氏体耐磨钢均匀腐蚀腐蚀特征由早期的非均匀腐蚀向全面的均匀腐蚀逐渐过渡。非均匀腐蚀特征主要表现为局部(晶界和晶内)的点蚀和晶内组织腐蚀,均匀腐蚀特征则主要表现为较深的点蚀和坑蚀、晶界和晶内的深度的腐蚀沟槽及大量的腐蚀产物等。酸性水工况下两种耐磨钢的开路电位最负,工作电极较参比电极比起来更容易失去电子,腐蚀更易发生。碱性水工况奥氏体中锰钢的开路电位高于马氏体钢,腐蚀趋势低于马氏体钢。三种模拟工况下奥氏体钢都有明显钝化区,酸性工况钝化区较窄,中性和碱性工况钝化区较宽。酸性和碱性工况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电流密度增大,腐蚀更易发生。两种耐磨钢的电化学等效电路图可用模拟工况溶液电阻(Rs)和电阻-电容并联(RpCp)的电路串联拟合,且电极中都只发生了一个电极反应。奥氏体钢的阻抗模值在酸性工况下减小较多,容抗弧较小,表面腐蚀较为严重。马氏体钢在酸性工况下的容抗弧最小,腐蚀也最为严重。三种矿井水条件下,奥氏体中锰钢的冲击摩擦腐蚀和滑动摩擦腐蚀磨损率均低于马氏体耐磨钢,耐腐蚀磨损性能好于马氏体耐磨钢。三种矿井水的腐蚀磨损均处于以摩擦为主导的摩擦腐蚀体系,由于磨损实验时间较短,摩擦对腐蚀的加速作用不明显。基体奥氏体钢的腐蚀磨损层的硬度得到明显提高,三种矿井水工况下奥氏体钢的亚表层50μm处的显微硬度达到510 HV,平均提高了2.1倍,明显高于马氏体耐磨钢的硬度,磨损硬化层深度接近500μm。三种矿井水条件下,两种耐磨钢有着相同的磨损机理,都表现为犁沟磨损和疲劳剥落磨损。对比三种矿井水之间的冲击摩擦腐蚀磨损率,酸性矿井水略高于中性和碱性工况。冲击腐蚀磨损层奥氏体钢的硬度得到明显提高,三种矿井水工况下奥氏体钢的亚表层50μm处的显微硬度达到520 HV,平均提高了2.2倍,明显高于马氏体耐磨钢的硬度,奥氏体中锰钢表现出良好的冲击加工硬化性能。三种矿井水工况的冲击腐蚀磨损层均出现了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为板条位错型马氏体组织。中锰钢强化机理分析表明,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强化、位错和孪晶强化是其加工硬化主要机制,属于复合强化机理。三种矿井水工况的冲击腐蚀摩擦均属于以摩擦为主导的摩擦腐蚀体系,凿削磨损和犁沟切削磨损是两种钢冲击腐蚀磨损的主要磨损机制。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的能源危机推动着各国对新能源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风能、水能、核能等,太阳能由于具有清洁性和可再生性而备受瞩目。当前转换效率最高的是单晶硅电池,但由于单位产能
  继电器在汽车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使用非常广泛,汽车继电器在整个继电器行业中也占有较高的比重。继电器的触点又是继电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所以深入研究触点材料很有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论文采用高能球磨+等离子活化烧结(SPS)方法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量稀土氧化镧的Mo-12Si-8.5B合金,同时也研究了机械合金化+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Mo-12Si-8.5B合金的工艺。研究
基于金属诱导非晶硅薄膜晶化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具有Si/M…Si/M周期结构的Si/M多层薄膜,并对其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退火前后Si/M多层薄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技术间接/直接制备了晶态硅薄膜。间接法是指对磁控溅射沉积的非晶硅薄膜进行后续退火处理来使其晶化的方法;直接法是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在直流和射频两种
生物污染是由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细菌、病原体和变应原所引起的一种污染现象。造成生物污染有大自然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人类交流活动使得生物污染成为了全球性事
目前国家和地方采取了加大经济扶助力度、 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关怀、 加强对困难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等措施,加大对失独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在这些关爱活动中, 一些地方探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