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Collector,简称PTC)成本占电站初期总投资的40%以上,加强其技术研发、工艺改进是提高热发电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PTC的聚光传热过程非常复杂,包含光能聚集、转换以及耦合传热等过程,如何准确预测传热工质出口温度和系统集热效率是难点问题。我国曾借鉴国外经验对PTC如何提高集热温度和效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在PTC热性能研究中数据通常具有随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传统方法建模时往往引入一些假设,导致模拟结果精度较低。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泛化能力和容错能力,借助BP网络模型进一步对PTC的聚光传热特性进行理论探索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课题基于MATLAB软件平台,采用传统理论建模、神经网络预测校正模型、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辐射强度仿真模型、PTC热性能数学模型及PTC神经网络预测校正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建立了晴天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模型及其可视化计算界面,实现了在界面上输入和改变纬度、日期、时间等参数时,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任意地区、任意时间的太阳辐射能。将模型得到的太阳辐照强度曲线与实测数据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非常接近,说明建立的太阳辐照度模型可以满足实际的工程需要。  (2)建立了PTC的热损失以及工质出口温度数学模型,并通过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对PTR70集热管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设计了PTC的热性能计算界面,实现了输入PTC外形参数和气象信息时,可以较快、较准确地输出其热性能参数。同时分析了吸收管温度、环境因素、传热介质种类、选择性吸收涂层发射率及环形区域残留气体对PTC热性能的影响。  (3)设计并搭建了PTC热性能动态测试实验台,对影响工质进出口温差及瞬时集热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由745W/m2增加到998W/m2时,环境温度变化范围为26.4~34.6℃,风速在1.5~4.3m/s范围变化时,水进出口温差从43.7℃升高至69.8℃,PTC瞬时集热效率从70.1%增加至73.0%。说明了该PTC具有较好的热性能,为后续完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4)引入BP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理论模型相互耦合,建立了工质出口温度的神经网络预测校正模型。并运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及阈值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校正模型可将绝对误差控制在3.8℃以内,相对误差保持在3.6%以内,有效提高了PTC热性能仿真模型的计算精度。
其他文献
红军长征历经艰难险阻,经历了二万五千里惊心动魄的征途,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长征途中,凉山彝族地区发生的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
期刊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增长迅速,在所有行业的能耗中,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目前已占总能耗的27.45%。土壤源热泵能通过土壤蓄能,实现冬夏季冷/热量的
介孔二氧化硅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均一可调的孔径以及规则的纳米孔道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已成为国际上跨化学、材料、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本文
本文对型煤成型、型煤单颗燃烧过程、煤层燃烧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首先对型煤压缩性和回弹性进行试验分析,并提出较为实用的计算公式;对型煤内部颗粒破碎和再分布进
学位
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其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工作可靠、承压能力高等诸多优点,被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领域。但是由于其传热性能不如板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使它的应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