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2O3-石墨烯催化水解COS及CS2反应机理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we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闭电石炉尾气、黄磷尾气等还原性气氛中COS及CS2的存在不仅影响化工产品的质量,还会腐蚀管道,导致下游催化剂中毒。而COS及CS2的脱除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由于干法中的低温催化水解法具有较高的催化选择性、较低的操作温度和温和的反应条件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这些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是活性炭基材料负载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用于脱除尾气中的COS及CS2。根据活性组分对COS和CS2的水解速率以及水解产物H2S的氧化速率,Fe具有更合适的催化活性,但是催化剂的失活导致COS及CS2催化水解反应效率降低,这是制约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了解COS和CS2的催化水解过程及机理。目前,金属氧化物负载活性炭基催化剂对COS和CS2的催化水解反应机理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报道较少。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选用石墨烯作为活性炭简化模型,从量子化学角度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石墨烯上COS、CS2及水解反应物H2O三者的所有可能的吸附结构。得到COS最稳定的吸附结构为COS(f),此时COS平行于石墨烯表面,且吸附在Top位,吸附能为-0.830eV。虽然与COS结构类似,但对于CS2来说最稳定结构为垂直于石墨烯表面,吸附在Bridge位,吸附能为-0.867eV。H2O为非直线型对称分子,对H2O分子来说,当H2O在石墨烯表面呈现“倒V”结构时,吸附能最大,此时H2O吸附在Hollow位。为了探究三种分子与石墨烯表面的成键情况,对最稳定结构对应的分波态密度和Mulliken净电荷也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OS、CS2及H2O和石墨烯之间有电荷的转移,即两者间有化学键的生成。为了探究催化剂上活性组分对COS及CS2催化水解过程,本文考察α-Fe2O3与COS及CS2的作用。而COS及CS2水解反应涉及H2O作用的过程,因此探究H2O与COS同时存在时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H2O预先吸附而后再与COS相互作用。H2O单独吸附与解离的过程在本文中也进行了研究,得到O、OH、H2O在α-Fe2O3(001)表面最大吸附能分别为:-430.268、-390.230、-332.246 kcal/mol,均为化学吸附。而且比较吸附能的大小得知,H2O倾向于在α-Fe2O3(001)表面进行解离吸附。基于此,得到COS在α-Fe2O3(001)表面催化水解过程中可以慨括为:COS在α-Fe2O3(001)表面的吸附机理是H2O先在表面吸附后解离,解离后的OH和H分别攻击COS中的C原子和S原子。而后OH中的H原子继续攻击S原子,导致C-S键断裂,H2S的生成。而吸附在α-Fe2O3(001)表面上的O原子与C之间成键,最终形成CO2,并脱离表面作用。CS2在α-Fe2O3(001)表面上的催化水解分别从“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研究,得到两条不同的反应路径。前者是考虑两个H2O同时与CS2反应,生成2个H2S和一个CO2.而后者是考虑COS作为CS2水解的中间产物,将CS2水解过程分成两步考虑:首先是CS2水解成COS,然后COS水解成H2S和CO2。比较两条反应路径的能量,得到在α-Fe2O3(001)表面上“一步法”比“两步法”更有优势。而且对两条反应路径上的反应来说,H2O对C=S键的攻击都是反应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本文阐明了COS及CS2在α-Fe2O3(001)表面上的催化水解机理,得到H2S为两者反应后的共同产物,也是导致催化剂最终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就H2S在α-Fe2O3(001)表面上吸附和解离过程本文进行研究,得到和H2O类似,H2S会首先吸附在在α-Fe2O3(001)表面上会首先吸附,且S原子与top位上的Fe原子成键,紧接着H2S会进行第一步解离,解离成SH和H,解离能为7.04kcal/mol。解离后的SH会紧接着发生第二步解离,解离后剩下S会继续和Fe成键形成FeS。
其他文献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品种之一。传统的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测量大都采用田间破坏性的采样手法和实验室分析的手段,费时、费力,大都是事后性和破坏性的,只能做到“点尺度
通过剧情任务升级,可以了解游戏世界的背景架构;通过支线任务升级,可以感受到处探索的快感,充满趣味的旅程;通过日常、副本、活动、军团、国家任务,可以体验丰富精彩的多人互
水力喷砂压裂是定向射孔、压裂联作的一种复合技术,它具有:效率高、适用范围宽、低成本的优点.其中喷砂喷嘴是喷射的关键部件,它承受着支撑剂的高速冲刷,需要具有超高硬度、高
隧道岩溶处理方法多,投资额高,故必须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投资,使岩溶处理设计方案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目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对同一隧道岩溶处理的桩基托梁、旋喷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