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賈善翔的《南華真經直音》成書于1086年,是一部重要的音注文獻,共有音注1237條。全書在體例上模仿《經典釋文》,運用直音、反切和紐四聲為《莊子》注音。它立足北宋時期開封地區的實際語音,對《經典釋文.莊子音義》中的音注或者全文選取,或者增加、刪改,既保存了《經典釋文》的一部分原貌,又反映了宋代實際的語言發展情況。此前學術界曾對這部著作做過一些研究。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對《南華真經直音》做了進一步探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章是緒論,介紹了作者的生平、著作的内容與體例及其在漢語史上的研究價值。同時介紹了我們研究的計劃、目標和方法。第二章是《南華真經直音》與《經典釋文》版本辨析。以《南華真經直音》作為旁證,我們對《經典釋文》中版本有爭議的地方有了新認識。例如,有些字形古逸本和其他版本不同,但是《南華真經直音》在多處爭議的地方和古逸本相同,證明古逸本並非孤例。再如,盧文招整理的《經典釋文》被學界質疑,但是《南華真經直音》有些地方和盧文弨校本相同,證明盧本確有版本淵源。第三章是《南華真經直音》音系聲母系統的研究。我們根據音注歸納出聲母的類別,構擬出音值,同時分析了部分語音演變的規律和動因。《南華真經直音》音系聲母的主要特點是全清和次清聲母混同;喉音和牙音混同;濁音清化;非母和敷母合流;知組和章組有少量混同,但是知組和照組尚未完全合流。第四章是《南華真經直音》音系韻母系統的研究。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南華真經直音》音系的韻母主要特點是灰韻、泰韻合正在向止攝靠攏,齊祭廢韻併入止攝;支之脂三韻合流,微韻獨立;三、四等合流;入聲韻尾[-k][-t]合流,與主元音相近的陰聲韻相配;韻尾[-p]不變,仍和陽聲韻相配;宕攝和江攝合併;曾梗二攝合流。同時我們遗討論了《南華真經直音》的聲調系統。證明它發生了全濁上聲變成去聲的變化。第五章是對《經典釋文》中的又音問題進行探究。我們發現《經典釋文》中首音和又音在《南華真經直音》中有明顯的升替現象,從這個升替的現象中我們找到語音歷時演變的蛛絲馬跡,得到一些新的結論和成果。第六章是對《南華真經直音》的特殊音注進行研究。對《南華真經直音》中因為形訛、文義理解不同、避諱等現象造成的不同音注進行辨析,把它們和因語音演變發生變化的音注區別開,真實反映《南華真經直音》的語音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