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量与追肥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扬州地区春大棚番茄生产中灌水量和施肥量尚未明确的问题,以番茄主栽品种‘金冠一号’为试材,根据番茄作物所需水肥和各地生产中灌水和追肥经验,以及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整个生育期灌水量设为基准灌水量的50、75、100、125和150%)和不同追肥量(整个生育期每次追肥量为1、3、5、7和9g/株,共追肥3次)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本地番茄生产提供较为精确的灌水量和施肥量参考指标。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内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灌水量为75%时上述两指标达到最大值。灌水量对茎粗和叶片数的影响不大。单果重和单株总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灌水量为100%时上述两指标达到最大值。灌水量对单株结果数的影响不大。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番茄红素含量以及糖酸比值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灌水量为75%时上述四指标达到最大值。在同一土壤深度范围内,灌水量对苗期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而对花期、盛果期和采收期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灌水量对0-35cm土壤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而对35-65cm的土壤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影响不大。本试验中100%灌水量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75%灌水量处理的番茄品质最好。因此,100%灌水量(120m3/667m2)、75%灌水量(90m3/667m2)可分别作为本地春大棚番茄高产量、高品质的灌水量指标。追肥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内株高、茎粗和叶片开展度随追肥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追肥量为5g/株时上述三指标达到最大值。追肥量对各期番茄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单果重和单株总产量随追肥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追肥量为5g/株时上述两指标达到最大值。追肥量对结果数的影响不大。果实硬度、果形指数随追肥量的增加分别表现为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番茄红素的含量,以及糖酸比值随追肥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追肥量为5g/株时上述五指标达到最大值。随追肥量的增加,有机酸含量升高;硝酸盐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当追肥量为5g/株时达到最大值。本试验中追肥量为5g/株时番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当施用俄罗斯ACRON公司生产的复合肥(总养分≥48%,氮、磷、钾比例为16:16:16)时,本地春大棚番茄的适宜追肥量为42.75kg/667m2。
其他文献
我国的丝网产业蓬勃发展,产量占到世界60%以上,享有“世界丝网看中国”的美誉。丝网规模以上企业达700哆家,年产值可达千亿元以上。如此大的丝网市场必定产生大量的检测需求。随
孙大雨对新诗格律的探索在时间上仅仅稍晚于新诗史上最早进行格律试验的陆志韦,是新诗史上最早认真考虑新诗格律问题的少数几个诗人之一。孙大雨新诗格律理论的核心是他的“音
以苯乙烯(St)、正硅酸乙酯(TEOS)、二乙烯基苯(DVB)为主要原料,采用双原位细乳液工艺和不同引发体系,制备SiO2/PS复合微球,并以此为种子乳液,继续滴加第2种单体甲基丙烯酸甲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75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年龄以及是否绝经等情况分为A、B和C三组。其中,A组:28例,有生育要求,
我国应当在科学认识森林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根据森林生态规律和林业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立足于我国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借鉴俄、德、日等国家森林立法的先进经
目的:描述延边地区孕妇孕期健康状况、保健知识、保健行为的现状;明确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孕期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差异;阐述孕妇的健康状况、保健知识、保健行为的相关性并探讨孕妇保
本文在传信范畴下对现代汉语表确定义副词进行多角度观察,对其内部成员“一定”、“肯定”、“绝对”、“的确”、“确实”、“实在”进行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描写与解释
<正>从厦门市商务局获悉,将有四大举措拓展服务外包业务:一是加强服务外包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知名服务外包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并鼓励在厦跨国企业积极向其母公司推介并承接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林副产物常被作为废弃物就地焚烧处理,城市园林废弃物也被作为垃圾处理,不但浪费能源,也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些地区小型供热需求也持续增长,因此,开发
"执行难"既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执行难"的表现与危害、"执行难"的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认为克服"执行难"必须建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