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响应型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药物控释工艺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e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响应型载药体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何构建响应型载药体系和开发智能响应性材料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目前人们在响应型高分子胶束和响应型高分子水凝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基于环糊精(CD)主客体识别作用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胶束,由于制备条件温和、胶束化过程简单、易于调控、可注射等优点,在药物控制释放、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基于二茂铁的氧化响应性质的高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也备受关注,被广泛的用于制备具有高效传递和可控释放功能的生物医学材料。本文利用p-CD和Fc的包合特性制备了超分子嵌段共聚物PNIPAAm-β-CD/Fc-mPEG,其中温度的变化会引起PNIPAAm嵌段如下形态变化:在LCST’(最低临界温度)以下溶解于溶液中,分子结构呈无规线团;在LCST以上共聚物自组装形成胶束。透析法制备了新型两亲性聚合物的空白胶束与阿霉素(DOX)、紫杉醇(TEX)载药胶束。其中,内核是温敏的PNIPAAm,外壳是亲水聚合物mPEG,联接点是氧化敏感的包合物β-CD/Fc。采用荧光探针技术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应用光透射法研究了聚合物胶束的温度和氧化敏感性质;对聚合物胶束的形态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表征。当逐步改变温度和体系氧化环境时,PNIPAAm的亲疏水性和包合物β-CD/Fc的包合能力分别发生突变,从而起到药物释放的两段式开关作用。用透析法测定了载药量和释药效率,并且进一步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确认了载药胶束在温度变化和氧化环境变化下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制备的两亲性共聚物临界胶束浓度为0.75mg/ml;随聚合物溶液温度升高胶束逐渐生成,在氧化环境下平均直径约为150nm、还原环境下平均直径约为200nm,并且可以通过:mPEG的氢键缠绕亲水性药物,或通过高温时PNIPAAm的疏水作用包裹疏水性药物。载药胶束在形态和尺寸上跟空白胶束差别不大,DOX-胶束的载药率(53.9+3.8)%,单级释放效率(70.7±4.5)%,二级释放效率分别为(33.4±3.4)%、(16.8+3.4)%,二级总释放效率(64.38±8.77)%;TEX-胶束的载药率(46.3±4.2)%,单级释放效率(71.±2.8)%,二级释放效率分别为(28.7±1.8)%、(16.7+1.1)%,二级总释放效率(64.8±0.53)%。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如下:1.利用p-CD和Fc的包合作用制备了规整的嵌段共聚物,避免了传统聚合方法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2.构建了基于PNIPAAm温度响应性的聚合物胶束,由于人体内不同组织中温度的差异对PNIPAAm的亲疏水性有明显影响,纳米胶束被设计用于肿瘤组织及细胞内的药物高效传递和定位释放;3.通过聚乙二醇(PEG)的离子化作用,提高了胶束的稳定性。同时基于氧化敏感的β-CD/Fc包合物,便于调节聚合物胶束的释药量,有望作为可注射材料用于药物传递等生物医学领域。
其他文献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广播,作为曾经的强势媒体,当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时,当"居危思变"、与时俱进,探索广播发展的新出路。笔者通过在浙江传媒学院的
学写记叙文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写记叙文,做到具体生动。"记叙文大多记人写事,记人也好写事也罢,常要用到动作描写。而动作描写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记
大棚生菜栽培,投资少,技术简单,生长周期短,一年可实现多茬次生产,经济效益可观。多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大棚周年多茬次生菜栽培技术,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1栽培模式采
目的 通过对三硝基甲苯(TNT)白内障的患病情况调查研究,探讨为降低TNT作业工人白内障的患病率,寻找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按照GB11512-89"职业性
目的:研究内侧隔核(medial septum, MS)内的胆碱能神经元与GABA能神经元对部分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 SNI)导致的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首先使用192 I
结合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和配体场理论,研究了碱性体系中锌离子和铁族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及其中心离子的d电子轨道能级的分裂和配体场稳定化能,从量子化学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特殊体育教育法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美国有多部法律对开展特殊体育教育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规定,其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为赋予学生平等的体育权利。为贯彻这一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择了锐齿栎林(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两种主要林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就其林冠层对大气降雨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学过化学,做过化学实验的人,都知道有区别酸或碱的指示剂(Indicator)。这种指示剂中之最普通的是石蕋质(Litmus),用石蕋质区别酸性或碱性虽很方便,但不能告诉我们酸性或碱性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了解姜黄提取物一姜黄素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裸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组(SP亚群细胞姜黄素组)、B组(SP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