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经济快速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传统计划经济下的高度平均分配体制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所取代,“市场失灵”导致的“效率与公平”失衡问题亦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尤以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更加突出。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起到激励经济主体,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但收入差距过大将会造成公平缺失、社会动荡,严重阻碍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步伐。为此,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公平分配尤为重要。政府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依靠财税政策。财税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给予积极的影响。阐述了居民收入分配与财税政策的基础理论,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和财税政策的理论基础;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异、储蓄差距和社保差距四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并揭示了财政支农力度不足、农村社保资金投入不够和税收调节分配作用不强的问题及成因;通过借鉴欧美及亚洲国家在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深刻挖掘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高效的税收调控政策及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财税多种政策手段结合背景因素对差距的相关性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提出对策提供实践支撑;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问题提出加大财政惠农扶持力度、强化税收政策调节功能和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启动精准扶贫双引擎,推进农村教育同城化,促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优化税制整体结构,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清理规范税收优惠:加强支付体系设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构建横向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