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互动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交往过程。它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生成是对师生互动过程中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师生互动中强调的计划性、控制性的扩展。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推进的结果。生成并不是没有规律、章程的生成,而是有方向、有目标的自主性构建。只有正确引导下的“互动生成”才是真实有效的,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共振与彼此的默契。总之,中学德育“互动生成”课堂并不是毫无计划性和预设性的,在此前提下,还要着重强调中学德育课堂过程中的生命性、动态性,使中学德育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本文中强调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过程,是教学中生活与生命的联系的过程,是一个由静态到动态、不断开发的过程。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对生成以及互动生成性教学的解读,并提出了它的开放性、情境性、互动性、趣味性的特征;其次对“互动生成”教学缺失的具体表现逐一分析,并剖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再次突出强调了中学德育课堂“互动生成”教学遵循的原则以及其价值意蕴;最后从中学德育课堂“互动生成”教学的具体构建上着重进行研究,此部分强调教师不仅要课前进行精心预设,而且在课堂上要注意创设情境,设计“冲突矛盾”,在对话中促进互动生成。同时“互动生成”教学也对教师在自身角色定位、课堂控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中学德育课“互动生成”课堂是师生通过彼此间的对话,形成意想不到的生长点,将互动不断深化,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向教学目标动态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要求教师与学生真诚进行对话,围绕学生切实的需求展开教学,在彼此真诚沟通的过程中,分享各自的快乐,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互动生成”教学的教学意识,训练自己掌握一定的技巧与策略。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以淡定自如的姿态来面对课堂中的各种生成。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对学生潜在的个性与创造力的释放,能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如果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能真正做到有效的生成,互动的形式则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蕴藏在师生中的创造热情将被极大化地激发出来。总之,通过“互动生成”教学的具体构建,能够增强中学德育课的魅力,提高中学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打造一个真实有效、充满生命活力、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学德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