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慈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的慈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准确理解他们的慈善思想,需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慈善思想置于西方慈善传统的总体脉络中加以考察从而厘清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产阶级慈善的实质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方能进一步阐明马克思恩格斯的慈善思想对于中国当代慈善事业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慈善理论、西方的慈善传统以及中国慈善活动的现状等内容进行论述,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梳理了西方近代慈善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慈善理论的关系。西方近代慈善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两个不同的传统,即慈善的宗教传统(Charity)与慈善的世俗传统(Philanthropy)。前者意指基于同情心的人类互助行为,后者则着重于人类社会的改良计划。马克思恩格斯绝不反对基于宗教传统的慈善行为,与此同时,他们是从世俗传统出发来理解近代西方的慈善活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近代慈善的批判,其实质在于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改良计划以及由此造成的慈善异化现象。第二章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近代慈善异化现象的具体分析,通过全面梳理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慈善问题的相关文本,作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近代慈善异化现象的分析主要包括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也就是施助者通过做慈善获得了道德感,而受助者将贫困问题归因于自身,不再反思自己的问题可能是社会结构总体问题造成的;2.慈善行动模式的异化,也就是利用慈善进行牟利;3.慈善主体的异化主要是指社会问题应该由社会或者国家来承担而不应该依靠个别的慈善组织。第三章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慈善异化理论出发,反观中国当代慈善。通过分析中国当代慈善活动中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尝试探讨发展中国当代慈善事业的可能路径。
其他文献
同伴反馈是写作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但其效果如何,不同研究者意见相左。为研究同伴反馈对作文的修改以及学生对同伴反馈的态度,本文以30名南方某211工程大学英语专业的
摘要:本文以工程热力学这一专业基础课为例,介绍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特点和该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出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03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言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
萨缪尔·巴克雷·贝克特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首位非现实主义作家,其地位不可小觑。自从他的戏剧《等待戈多》上演后,贝克特由一名先锋派作家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尽管贝克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