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与中唐文人诗歌研究——以白居易、刘禹锡、张祜为中心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白居易、刘禹锡、张祜等人涉及胡乐元素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论文具体分三章展开:  第一章分析了胡乐在白居易诗歌创作中的表现。首先,在白居易初仕长安时期所作的讽谕诗中,胡乐多半是诗人政治意图的代言,其主要是为促进诗歌讽谕主旨的表达而存在的。其次,在元和十年(815)之后,尤其是在白居易于江、忠时期所创作的诗歌中,其多表现为诗人情感共鸣的诱因。在这些诗歌中,既有表现诗人愁苦的迁客之心与胡乐哀怨之质的共鸣,也有表现诗人感于一时一物而与胡乐或欢快或悲凉之音的情感共鸣。再次,在白居易外仕杭、苏及晚居京、洛时期所创作的大量诗歌中,其已基本摆脱政治色彩,而回归音乐艺术本身。此时期的诗歌侧重对胡乐艺术表演、形制以及赏乐体验等的描写,胡乐作为诗人日常的娱乐活动颇为频繁地出现在诗歌中。  第二章分析了胡乐与刘禹锡诗歌的情感衔接之关系。首先,悲愁之情为刘诗与胡乐的主要情感衔接点。在刘禹锡政治失意且辗转于巴山楚水之间所创作的诗歌中,其所流露的悲苦、愁闷之情正与胡乐器乐如琵琶、觱篥、羌笛之流等断肠、凄楚之声相契合。其次,感伤之意为刘诗与胡乐的重要情感衔接点。刘氏涉及胡乐的诗歌近半数创作于太和年间(827-835)其重归京洛之时且多抒发其对时局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常含感伤之意。这些诗歌与胡乐歌曲诸如《凉州》、《渭城》、《霓裳》之属所表现出的凄清感伤之情调极为相合。再次,闲适之趣为刘诗与胡乐的次要情感衔接点。刘氏有少数赏乐诗和赠和诗对胡乐歌舞有细致描写。这些诗歌在整体上呈现出欢愉闲适的情感氛围,与胡乐乐舞《柘枝》明快高昂的情感正相吻合。  第三章分析了胡乐在张祜诗歌中的书写。首先,论述了胡乐器在张祜诗歌中的书写。主要描述了觱篥乐、芦管乐、五弦乐和琵琶乐等胡乐器乐。通过对描写琵琶和五弦的诗歌进行分析,得出二者在形式上和谐、在内容上相互映照的结论。其次,论述了胡乐乐曲、乐舞在诗歌中的书写。对张祜相关《柘枝》诗歌的价值和内容进行分析。再次,论述了胡乐在张祜宫词中的呈现。对宫词中描写的羯鼓和钵头及琵琶等胡乐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张祜诗歌中虽然描写到丰富的胡乐元素,但是未能体现诗人的观念与情感,故而胡乐虽在这些诗歌中被广泛书写,但其并未对诗人的创作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