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翻译论的比较研究——以《名利场》翻译为例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圣经》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这种翻译理论以现代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以及信息论为理论基础,其对等不仅仅局限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词汇和语法的转换,对原语读者的感受和目的语读者的感受是否一致也同样关注。奈达提倡翻译是客观内容对等而非形式的对等,他还重视目的语接受者的反应,以合适,自然,贴切的目的语表达为翻译的中心任务,这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很重要的翻译理论。   随着西方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的翻译家也渐渐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严复以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这个标准的提出对中国的翻译界有重要的影响,其赞成与反对之声也层出不穷,不管如何,严复的翻译理论确实给翻译者们提供了较为完美的翻译标准。   作为中西方不同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也存在着相同点与不同点。本文以这两大翻译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萨克雷的著名作品《名利场》的中文译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的分析方法,从翻译的目的论出发,结合语言的文本特征,通过结合两大翻译理论中隐含的原则及方法对《名利场》的中文译本进行分析,之后通过评估总结出两种理论的异同以及异同产生的原因,目的就是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遵循功能对等与信达雅翻译理论所蕴藏的翻译原则,这样才能将原文的内容以及风格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这对译者的翻译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名利场》的翻译为例,详细介绍了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在《名利场》翻译中,通过比较两位著名译者对文化信息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译者通过增加脚注等方法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加以解释,不仅仅让读者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还达到了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效果,为达到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的效果,译文在对原文进行翻译时,更加注重于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表达方式。文章也通过比较,分析了译者对词汇,句子,段落,篇章的处理,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有时候不需要采用直译法,而是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比如增删词语,合并篇章等来达到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理论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加忠实于读者;同时,在文章中也比较分析了译者对原作中修辞格的处理,译者尽量保持了原作的文风特点,使读者在阅读之后能够感受到原作所传达的氛围,这样便达到了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理论所要求的效果。   文章通过两位著名译者对《名利场》翻译的比较,分析出两大理论的异同,不管是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还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他们都很重视读者对译作的反应,也非常重视译文对原文信息的正确传达;但是两者在对翻译理论的渗透影响以及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在文章中都会做出具体的分析。   在比较分析两大翻译理论异同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两位著名翻译家在对《名利场》的翻译中也各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文章在举例分析的同时解释了这一点。同时对两大理论异同产生的原因也做了具体的分析概括,这对我们从中掌握翻译技巧提供了帮助,望广大翻译工作者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做的更加出色。
其他文献
莫里森的小说关注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但贯穿其所有小说的更是一种对美国黑人身份构建及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反思。莫里森认为,她的小说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美国黑人身份及文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将围绕它而展开,它限定了课堂教学的运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指向的作用。 Teaching goal is
期刊
作为一部庞大的民族史诗,斯宾塞的《仙后》深刻地反映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状况。斯宾塞身处宗教改革的后半期,新旧宗教势力斗争错综复杂,因而《仙后》中的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个用在压装监测设备上的嵌入式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单片机C8051f060作为主控芯片,并在上面移植了UCOS-II实时操作系统。C8051f060集成了许
本文探讨了完形填空中准确评分和概念性评分这两种方法对分班测试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将完形测试用作分班测试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的方法,分别用准确评分和概念性评分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