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系统时差单站和多站联合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模卫星导航是未来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实现多模卫星导航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是GNSS系统时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本文根据多模卫星导航的发展需求,开展了通过接收空间信号实现GNSS系统时差监测方法的研究。在研究单站系统时差监测原理及各种误差分布的基础上,利用IGS精密星历数据对单站系统时差监测精度进行了改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GNSS系统时差多站联合监测方法,设计并搭建了系统时差多站联合监测系统。该系统已经连续、稳定试运行3个月,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了GNSS系统时差多站联合监测方法是合理的,该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开展的工作如下:分析了GNSS导航系统时间及系统时间偏差产生的原因;研究了GNSS系统时差监测的多种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本文重点研究了单站接收空间信号监测GNSS系统时差的方法,分析了各种误差分布。研究了基于UTC(NTSC)的接收机时延的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测量结果;分析了卫星高度角对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和监测结果的影响;研究了利用IGS精密星历修正监测结果的方法,同时,利用BIPM T公报数据对修正前后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利用IGS精密星历修正广播星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单站监测结果。在单站系统时差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GNSS系统时差多站联合监测方法。阐述了多站联合监测GNSS系统时差的必要性,研究了该方法的原理,对误差源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多站联合监测系统时差的算法。基于以上研究,给出了GNSS系统时差多站联合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组成和软件系统设计。与此同时,通过零基线比对实现系统的校准,并且利用BIPM T公报数据对该系统的调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论文所采取的GNSS系统时差多站联合监测方法是合理的。通过对GNSS系统时差单站和多站联合监测结果的分析得知,两种监测方法均能够实现5ns的监测精度,该精度与Galileo设计的GGTO(GPS to Galileo Time Offset)指标相当。
其他文献
该论文针对日益广泛使用的GPS定位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①首先根据GPS定位原理与机理,创建、归纳了相应系统的数学模型, 如定位模型、误差模型和干扰模
BSP80超级交换平台是国家经贸委确立的九五重点科研开发项目, 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宽带综合业务交换机,能提供语音、数据、图象等多媒体综合通信业务,具有先进的信令系统和智
真假弹头的目标识别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搜索跟踪雷达需要从大量的诱饵中准确的识别出真弹头。利用目标微动所引起的微多普勒效应是近年来空间目标识别常用的一种
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地面物体提取提供了海量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这些图像中地物的空间布局和几何结构更加清晰,纹理细节信息也更加精细,为建筑物、汽车、道路、桥的识别提供
合成孔径雷达目标特征参数的提取对于目标的分类识别与图像解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标散射特性与雷达的观测方位向角度密切相关,即目标的RCS随入射方位向角度变化,并且不同目标
随著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企业生产过中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去完成越来越复杂的测量、过程监控和生产自动化方面的任务,并且对测试技术和
该文主要针对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安全问题从数据库加密、用户授权管理、备份与恢复以及数据完整性四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在数据库加密部分,该文根据数据库的相关理论及加密
中医证候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医临床认识疾病、诊疗疾病、预防疾病以及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中医认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均可通过神经、血管和经络
DEM数据在很多领域和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DEM的精度对应用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现有DEM数据的精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常用的DEM精度优化方法包括基于控制点的高
随着近年来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便携式定位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收集了大量轨迹数据。在这些轨迹数据中包含着大量的潜在信息。这些信息对人类科研和生活都有着重要价值。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