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碳捕集技术再生过程研究

来源 :江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减排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目前普遍认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控制二氧化碳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氨法碳捕集技术以其较大的碳吸收容量和较佳的经济优势得到了人们广泛的研究,但如何解决过程中存在的氨逃逸现象是目前该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关键。本文建立了静态实验装置和超重力实验装置,以碳酸氢铵溶液模拟脱碳富液,实验研究了氨法碳捕集再生过程中CO2解析和氨逃逸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首先,考察了温度、浓度及C/N值对碳酸氢铵溶液解析过程中CO2解析率及氨逃逸率的影响;然后,考察了添加Co(II)和Fe(III)离子对对碳酸氢铵溶液解析过程中CO2解析率及氨逃逸率的影响;其次,考察了添加Fe(III)L对碳酸氢铵溶液解析过程中CO2解析和氨逃逸以及氨水吸收CO2过程中CO2脱除和氨逃逸的影响;最后考察了超重力填料转速、进料流量、解析温度对超重力作用下的碳酸氢铵解析过程中CO2解析和氨逃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碳酸氢铵溶液解析过程,CO2的解析和氨逃逸随解析温度、解析液浓度升高而升高,C/N增大CO2解析提高,但氨逃逸减小。Co(II)和Fe(III)能够络合溶液中的游离氨,降低氨的逃逸且能够略微促进CO2的解析,Co(II)使得CO2解析率提高了2-3%,氨逃逸降低率最大为16.46%;Fe(III)使得CO2解析率提高了3-4%,氨逃逸降低率最高可达19.52%。有机金属络合物Fe(III)L同样具有络合氨的能力,且相比金属离子其具有更好的pH缓冲能力,Fe(III)L添加使解析过程CO2解析率提高了2-6%,氨逃逸降低率最大可达31.13%;Fe(III)L添加对吸收过程CO2的脱除影响不大,且该过程中氨逃逸降低率最大为13.23%。超重力对CO2的解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能够显著降低氨逃逸,其中氨逃逸降低率最高可达50.97%。
其他文献
今年秋天,赵丽宏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童年河》。文学评论家刘绪源欣喜地谓之曰“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这种欣喜并非来自于成名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偶或眷顾,而是直接
报纸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栽玻片上制备TiO2-Si02复合薄膜,文章研究了SiO2添加量对润湿角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TiO2薄膜中加入SiO2,能显著降低薄膜的润湿角,超亲水性状态可以保持
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象征之一,近代骑楼记载着广州商埠的繁华历史,传统骑楼而今依然服务于广州市民的生活,人们关注更多是骑楼的“保护”。广州商业街延续段的现代建筑中,或是
胶原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存在机械强度低、受热易变性、降解速度较快等缺点。本研究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胶原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安徽省全面依法治省实施意见”的有力落实,安徽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此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报纸
2018年11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莆田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2018年)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妈
整流电路(Rectifier)是电力电子电路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它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应用十分广泛,电路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由于电力电子
衙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越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对于中
在一些功率器件中,衬底材料需要保证一些基本性能,如宽的能带隙、优异的导热性、高的击穿电场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因此,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单晶碳化硅(4H-SiC)受到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