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海上平台石油开发、大型码头等工程的兴起,立式长轴消防泵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对其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受潮汐、海浪、台风等影响,立式长轴消防泵在高淹没深度无空化激励的条件下,电机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极剧增加,存在电机功率过载的危险;又因该类装备动力系统复杂,烧毁损失巨大,所以通常采用较大安全系数配套,不过因此也存在着能源浪费的问题。采用离心泵无过载理论进行设计,可以在水力设计阶段控制功率极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流体机械复杂流体力学行为精细化分析与诊断方法”(编号:2018YFB0606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扬程泵站弯肘形出水流道内Dean涡的演变及流动控制研究”(编号:51809120); 江苏省科技项目“基于水电储能的清洁能源微网系统与装备关键技术研发”(编号:BE2019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海上平台石油开发、大型码头等工程的兴起,立式长轴消防泵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对其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受潮汐、海浪、台风等影响,立式长轴消防泵在高淹没深度无空化激励的条件下,电机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极剧增加,存在电机功率过载的危险;又因该类装备动力系统复杂,烧毁损失巨大,所以通常采用较大安全系数配套,不过因此也存在着能源浪费的问题。采用离心泵无过载理论进行设计,可以在水力设计阶段控制功率极值,减小配套功率,节约成本,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因此,研制具有无过载性能且高效的立式长轴消防泵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目前,国内针对水泵无过载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比转速离心泵,关于立式长消防泵的相关研究较少,对其无过载特性的研究仍为空白。本文基于离心泵无过载理论,采用CFD数值模拟计算、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PSO)、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立式长轴消防泵进行无过载优化设计,然后对优化前后模型的外特性、内流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将优化模型的叶轮应用在多级立式长轴消防泵中。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总结了立式长轴消防泵研究现状以及离心泵无过载优化设计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常用的泵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程度,着重分析了PSO算法在泵性能优化中的应用现状,可知应用合理的PSO算法优化方法优化泵几何参数可提高泵的水力性能,满足设计要求。(2)介绍了PSO算法的原理及结构,根据立式长轴消防泵性能数值模拟周期长和优化目标精度较低的特点,采用动态调整的惯性权重和异步学习因子的算法参数的方法对标准PSO算法进行修正。应用5种经典数学函数对改进PSO算法、标准PSO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PSO算法可以提升收敛速度和精确度,更适合泵性能优化问题。(3)选取一台比转速为137的立式长轴消防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FX17.0对该模型泵进行性能预测,并用外特性试验的方式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试验值与数值计算值表现出了良好的一致性。在额定工况1.0Qd下,轴功率误差2.00%,效率误差5.93%,扬程误差3.81%。在额定工况1.0Qd时,流体在叶片出口处与后半段出现分离现象,对效率影响较大;流量增大到1.5Qd时,流体在叶片出口分离现象更加严重,针对后续优化工作考虑改善叶片进出口安放角度以及包角等参数来改善流动情况。(4)结合离心泵无过载理论,分析立式长轴消防泵的无过载优化问题从而确定叶片厚度、叶片进口三流线的三个安放角度、叶片出口安放角度、叶片包角的6个优化参数以及优化范围,对最优拉丁超立方方法选取的28组样本建立KRIGING近似模型,通过改进PSO算法对立式长轴消防泵叶轮参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进行多参数优化,得到的优化方案在大流量工况1.5Qd内实现了无过载特性,并且在额定工况1.0Qd效率值提高1.63%,扬程提高0.39m。(5)对优化方案进行内流特性分析,通过分析优化前后外特性和内流场的变化获得参数对目标影响的规律,并对优化前后模型进行非定常计算,分析1.0Qd和1.5Qd工况在一个旋转周期内叶轮流道和叶轮与导叶之间过渡段的流场变化规律。然后对叶轮流道和叶轮与导叶之间过渡段中所设置监测点的压力脉动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优化方案在1.5Qd内实现无过载特性的机理。(6)提出首级叶轮控制功率特性的设计理念,为立式长轴消防泵无过载设计提供了一个新设计思路。将原方案与优化方案的叶轮组合成为立式长轴多级泵,对比多个组合方案外特性和内流场的变化,两级最佳无过载组合方案为首级叶轮为优化方案无过载叶轮、次级叶轮为原方案高效叶轮,三级最佳无过载组合方案为首级叶轮为优化方案无过载叶轮、次级叶轮和末级叶轮均为原方案高效叶轮。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脆性材料中裂纹扩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准静态下的裂纹扩展。冲击波动态拉伸下裂纹扩展的机理仍存在争议。目前文献上用于模拟裂纹扩展的模型主要是二维模型,其不能充分揭示岩石等脆性材料三维特征,难以对这类材料的断裂表面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建立适合表现脆性材料损伤与破碎的三维格点-弹簧模型以模拟冲击波动态拉伸下脆性材料裂纹的扩展与分叉,这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建立了有限元与格点-弹簧共用的六面体基底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和道路运输产业的迅猛发展,重型车辆作为公路客货运的主要装备,其产销规模与保有量日益增长。然而随着货运重载化发展趋势,重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其较大的轮胎动载荷对于道路的损伤问题逐渐凸显,综合协调重型车辆行驶平顺性与道路友好性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由“惯容器-弹簧-阻尼器(Inerter-Spring-Damper)”构成的ISD悬架,突破了传统“弹簧-阻尼器”固有结构的
现有喷砂除锈设备因存在承载能力较低、可移动性较差等不足,难以运用于具有U型肋等复杂曲面的大型钢箱梁喷砂除锈自动化作业,为此,本课题组基于Stewart并联结构独创研制了一种钢箱梁喷砂除锈并联机器人。表面粗糙度作为检验喷砂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直接影响涂层附着力,且关乎桥梁钢箱梁的防腐性能,本文着重研究该并联机器人考虑表面粗糙度约束的喷枪轨迹规划问题,主要解决两个难点:(1)钢箱梁喷砂除锈作业的漫天粉
在全球经历了几次环境、技术和社会变化后,企业意识到更经济、更环保、更负责任的供应链可以拥有更好的企业绩效,可持续供应链应运而生。绩效评价的好坏反映了可持续供应链的运营情况,绩效评价有助于企业发掘自身运营的优缺点,优化企业生产资料配置,降低资源浪费,缓解社会压力,使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实现平衡发展。我国半导体企业在供应链结构设计阶段投资巨大,生产物流阶段主要面临着产品技术落后、过分依赖进口、
涡旋压缩机作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关键机械设备,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状态或突然故障,将直接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深入开展涡旋压缩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对保证机械设备安全平稳地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涡旋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变分模态分解的基础上,将其分别与奇异值分解、1.5维能量谱、多尺度排列熵以及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相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装备向机械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农业装备重要组成部分的果园无人农机,具备果园作业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等优势,应用需求量大。为保证果农和操作人员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无人农机必须具有实时障碍物检测和局部避障路径规划的功能。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果园无人喷雾机硬件平台构建障碍物检测及避障系统。双目视觉摄像头实时获取果园环境图像;嵌入式计算机对获取的图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都与马克思对分工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厂内部分工的深入研究密切相关。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分工理论,有助于科学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有助于深入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以分工为线索,深刻分析了造成劳动异化的原因,指明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扬弃分工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自觉劳动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渣的排放量持续增加。现阶段国家大力推动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许多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但是钢渣的利用率依然很低。同时,陶瓷原料资源匮乏,迫切的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原料。因此,将冶金钢渣运用到制备多孔陶瓷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冶金钢渣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高温化学发泡法、常温直接发泡法和有机泡沫模板法制备高气孔率、低密度的多孔陶瓷并分析了样品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气孔率的变化
自1887年氰化工艺用于工业生产以后,该工艺以较高的浸出效率、较低成本以及对不同矿物较好的适应能力等优点一直作为金银生产的主要途径,由于此工艺使用具有剧毒的氰化物,使得尾矿中也含有氰化物,不能直接排放,氰化渣的处理成为难题。本文进行了将氰化渣作为硫铝酸盐水泥熟料铁质和硫质材料替代物的基础研究,考察了将氰化渣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的配料设计、原料选择、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条件对熟料的物相生成、固硫率、游离
随着我国冶炼铜技术的发展,铜的产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铜渣排放量逐年攀升。由于铜渣中含有大量的铁和可观的铜,可以认为是一种优质的二次资源,但大量铜渣依旧作为固废堆存。为实现铜渣中铜和铁的高效率、低能耗的提取和铜渣无渣化综合利用,课题组提出“铜渣微波固相还原-熔分(或选矿),获得含铜铁水,进而制备含铜耐磨铸铁”的新思路,本论文主要研究其中微波固相还原铜渣过程。本论文对铜渣微波碳热固相还原过程进行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