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了解体院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状况,分析影响体院大一新生生涯规划的因素,探讨学生生涯规划与人格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体院健康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院教育学院2010级本科生共29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涯规划问卷》、16种人格因素调查问卷(16PF)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为研究工具,用SPSS16.0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院大一新生在入学之前,88%的学生社会关系对于学生上大学都是非常支持的,只有极少一部分0.3%的人反对上大学;学生的社会环境对待上大学不同的态度在其社会支持水平上呈现显著差异。2.入学前学生对大学的期待状况,期待在大学中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为人处世的能力和看待、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生占分别占到总人数的80%以上;对大学的不同期待在一些人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3.新生在高考结束之后内心是否出现过冲突的状况,41.3%的学生在高考之后不存在冲突,即一心要上大学,而剩下的学生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内心冲突,其中冲突出现的比例最多的就是上大学与复读的冲突。4.体院大一新生在入学后对大学环境的主观感受状况,45%的新生认为大学给自身发挥能力的空间比较小,60.8%的新生感觉自己的决策空间比较小,62.8%的新生认为自己可以支配的空闲时间比较少;对大学给自己发挥自身能力空间的不同认识在其社会支持水平上有及其显著的差异,对于自己可支配的空暇时间的不同认识在其社会支持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5.体院大一新生在入学后对大学现实感受的状况,67.6%的学生感觉大学生活没有满足之前对大学的期待,58.6%的学生对目前生活学习的学校不满意,55.9%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状态比较差,10%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状态很差;对大学不同的现实感受在某些人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6.入学后大一新生对大学计划性的状况,52.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大学入学后不太有计划,25.4%的学生承认自己对入学后的大学生活完全没有计划;大一新生入学后不同的计划性在其社会支持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大一新生入学后对大学生不同的计划性在其人格因素的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交际性、忧虑性和自律性上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结论:体院大一新生的人格和社会支持状况基本良好,其生涯规划状况不是很好,不同的生涯规划状况中显示了人格因素和社会支持状况的差异。教育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特定的新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