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财产犯罪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k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土地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但是城乡分割的体制、城市有限的吸纳能力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导致大批农民工游离于城市边缘,为犯罪埋下了隐患。本文拟通过分析中国1987-2007年间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教育水平、打工收入、执法水平和重刑率等宏观因素对农民工财产犯罪的影响,发现其中规律并寻找相关对策。首先,结合犯罪学、经济学的现有成果,将托达罗的人口迁移理论、犯罪学中的社会紧张理论和Becker的理性犯罪模型分别融入到各个阶段中,综合形成本文的“三阶段”理论,整体解释了农民工进城及其犯罪与否的选择。然后,基于“三阶段理论”分别从教育水平、执法水平等角度选取了若干解释变量,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影响农民工财产犯罪的原因。发现在“城乡转移”、“融入城市”和“选择犯罪”各阶段涉及的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教育水平、打工收入、执法水平和重刑率等因素均对农民工的财产犯罪水平有显著影响。较之已有研究,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进展。理论方面:将散见于社会学、法学和经济学的关于犯罪的理论进行综合,并结合中国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多层次和分阶段的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犯罪的传导机制。实证方面:首先是重新估计了农民工财产犯罪率。以往对农民工犯罪的统计多是采用基层小样本调查,或者干脆用全国犯罪率代替,这显然无法准确衡量整个农民工犯罪率水平。本文将二者结合考虑,在选取了全国犯罪率数据为基础数据的同时,利用以往对小范围农民工犯罪水平研究所得出的一般性结论,选取了适当的比例来估计农民工财产犯罪率;其次是采用工具变量法代替传统简单OLS线性回归,有效避免了内生性问题。
其他文献
垃圾智慧分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随着垃圾分类话题的热议,如何提升生活垃圾的分类效率也获得了更多关注。垃圾的回收利用,对于提
人格尊严入宪即昭示了其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不可侵犯性,立足于主权在民的理念,现代宪法确认个人尊严,禁止用任何方法侵犯。但人格尊严立法在我国仍刚刚起步,它的出现基本国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简单回顾了中国画的历史,着重介绍了谢赫所归纳的美术创作的“六法”,即“应物象形”、“传移摹写”、“随类赋彩”、“骨法用笔”、“经营位置”、“气韵生动”,给中国画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思想也从以往的成本会计电算化转变为了成本会计信息化。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从内部控制做起,积极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