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于世界人口来说,人口比较多,其中,特别是老年人口的数目占总人口的大多数。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根据得到的最后的汇总资料显示,我国人口依然比较多,但是在这么多的人口中,我国拥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依然比较大,从汇总的情况来看,这部分人口的数量大约为1.77亿人口,老年人口数目虽然比较多,但是其中农村老年人口的数量在老年人口总数中占很大的比重。这部分农村老年人口的数量大概为1.05亿,从总的情况老看,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人口中,老龄化的程度是城镇人口老年化程度的的2.3倍。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从2009年9月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对农村人口老年化程度普遍较高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试点工作。从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确实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矛盾起到了缓解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存在不同,这就导致我们在开展“新农保”制度试点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制度性的或者非制度性的问题。例如,明显存在一些适龄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有些地区参保率普遍较低等现象,这些存在的现象直接给“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开展和大力推广带来了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完善新农保制度是我们今后所要研究的重点。本篇文章就这些问题出发,创新性的用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对农民参与“新农保”制度的需求强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我们对安徽霍山县、蒙城县、广德县、和县四个县一共12个乡镇的实地的调查数据,一方面运用描述性统计的分析方法来对这些实地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另一方面运用统计软件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来对调查结果和所研究的需求强度进行精确的分析。最后将所分析的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来提出借鉴性的建议,旨在提高农民的参保意愿,完善新农保参保制度。本文一开始是对文章所要研究的背景、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整理。其次是对文章中所出现的一些名词概念进行了准确的解释,同时梳理了分析本篇论文所要运用到的一些相关的基础理论,在梳理好这些相关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的描述来对国内外一些专门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的文献进行整理和述评,从这些整理和述评的资料中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视角:再次是回顾了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我省农村养老保险的运行现状和成就进行回顾,形成一个大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结合在我省四县的调查数据来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通过对安徽四县的实地调查数据,从中选取影响需求的几个主要的变量同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需求状况。最后主要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系统性分析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后人提供一些借鉴,能够对新农保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