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时间规约的可达性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zi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模是软件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构造系统,还可以提供简化和复用的机会。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的日趋增大,各部件之间的交互活动已成为系统开发过程中规约和建模的重要方面。基于场景的规约(Scenario-Based Specifications)用直观、可视的形式描述系统各部件之间的交互活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ITU-Z120推出厉,消息顺序图(Message Sequence Charts,MSCs)逐渐被工业界接受为基于场景的规约语言。随着OMG推出的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将类似于MSC的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s)集成其中,类似于MSC的基于场景的规约语言被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人员认识并使用。由于系统各部件交互活动相关的复杂性不断增大,基于场景的规约语言的描述能力也不断被提高,原来描述单一场景的MSCs可以用高级消息顺序图(High-Level Message Sequence Chaits,hMSCs)组合成消息顺序图规约(MSC Specifications),从而被用来描述基于多场景的交互活动。 实时系统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具有高安全性需求的系统(如航空航天系统、水电控制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大都是实时系统。时间约束条件是实时系统所要满足的关键需求,在对实时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交互活动进行建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时间因素,从而就形成了基于场景时间规约(Scenario-Based Timing Specification)。为了对基于场景时间约束进行描述,目前都是在现有主流基于场景规约描述语言(如MSC,UML顺序图)中引入时间约束描述机制。 本文主要围绕基于场景时间规约的可达性验证问题展开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给出了MSC和MSC规约的形式化定义,并引入时间约束描述机制使之可以用于描述实时系统。 2) 基于线性规划技术给出了MSC规约的可达性验证算法。给定MSC规约中的某一节点,该算法能够判断是否可以找到一条从起始节点出发的路径片断能够到达该节点,并且要满足这条路径片断上的所有时间约束。在采用正则表达式表示MSC规约路径片断集合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线性规划技术检验给定结点是否可达。 3) 对MSC规约的部分可达性验证问题,给出了有效的算法。由于所提出的MSC规约可达性验证算法的复杂度较高,我们针对部分问题进行了优化,给出了有效算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计算机视觉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图像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为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
在现代网络远程教育中,流媒体同步课件以其丰富的信息、生动的演示而备受青睐。国内外一些公司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流媒体课件同步合成与发布产品,这些产品已被大量使用并能较好
  本文对SIMPLE/XMPP的IM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本文设计的系统服务器主要是由:SIMPLE服务器,XMPP服务器和MYSQL数据库组成。SIMPLE是SIP的扩展,主要实现SIP协议
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两个方面: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即共享虚拟环境系统(SharedVirtualEnvironmentSystem,简称SVEMS)的新型体系结构,以尽可能使得系统的
电子邮件(Email)是人们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本文对集群邮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现有集群邮件系统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集群邮件服务系统:D
  本文基于多Agent对语义Web知识推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语义Web推理和多Agent协同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MAS的语义Web知识推理框架Mabswif;研究了Mabswif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充分发挥网上学习的优势,设计开发适合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远程开放教
提高软件质量是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重要课题,而软件测试则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软件建模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也给软件测试带来了新的研究
作为宇宙间所有事物具有的一种属性,时间一直贯穿着事物的发展过程。人们不仅仅关注数据和信息本身,同时也考虑事务处理的时序、有效性等时态问题。本文目的在于应用面向对象的
随着企业对复杂商业流程的协调和自动化需求的增加,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的工作流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对系统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容错性、可备份恢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