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本研究旨在将西医现代整体护理观与中医辨证施护观有机结合,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2、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3、通过临床论证和效果评价反馈,探索出适合抽动症患儿的科学、系统化的干预方法。4、探索出一系列集中西医药物、饮食、心理(情志调护)、生活起居、运动指导及生活保健等,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宣传资料。5、以试验研究的结果和基本理论方法为依据,使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抽动症患儿及其照顾者中得到推广应用。研究方法1、将156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亢风动型、痰热扰心型、脾虚肝郁型和肾虚肝旺型4种证型。2、对照组样本量为78例,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抽动症的护理常规进行干预;干预组样本量为7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系统化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同时,根据各证型分别对患儿照顾者进行药物、饮食、运动、心理(情志)、家庭、社会支持等方面,个体化指导和干预。3、两组试验对象均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中文版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中文版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等进行效果评价。4、采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综合分析,干预后,两组患儿中文版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采用两种不同的干预方法后,对改善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抽动症状的效果是不同的,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照顾者ZBI负担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对两组患儿照顾者进行不同方式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照顾者的负担不同,干预组在减轻照顾者负担方面优于对照组。3、干预后,两组照顾者对医院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比较显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对两组患儿照顾者进行不同方式干预后,干预组照顾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4、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干预前后照顾者负担评分各维度进行组内比较,两组于预前后身体维度组内评分、对照组社交维度组内评分、心理维度组内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干预前后经济维度组内评分、干预组社交、心理维度组内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仅通过对照组常规中医治疗和护理对抽动症患儿照顾者的身体、社交、心理的负担没有影响,而配合进行干预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则对抽动症患儿照顾者的社交、心理负担起到了一定的缓解效果;在经济负担维度分析结果中,发现两组均存在经济压力和负担。研究结论1、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方案对治疗抽动症患儿的疗效、改善照顾者负担、提高医院满意度方面有差异,干预组对减轻抽动症严重程度、缓解照顾者负担、增加就诊者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对照组。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干预组中患儿照顾者的负担得到缓解,主要在于社交负担和心理负担减轻。2、干预前后,两组通过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在经济负担维度中,两组均存在经济压力和负担,这与抽动症患病时间长,大多数患儿进行门诊就医无法参与医保有关,因此应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降低抽动症自付医疗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3、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减轻抽动症严重程度、缓解照顾者负担、提高医院满意度有效,在干预过程中受试者依从性较好且积极配合完成此种干预方案,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及具体干预方式,针对抽动症患儿及其照顾者的现状,顺应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可以在医院、社区中广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