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美国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便是中最伟大的一位。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创作了8部长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集。以善写流散异乡的世俗犹太小人物的生存困境,精神迷茫,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见长,作品中散发出浓郁人文情怀。本文第一章为绪论,包括作家生平介绍,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主题。第二章分析了马拉默德自身独特的犹太性的形成,及其在马拉默德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中的反映。关于马拉默德作品的犹太性问题,国外争议较大,意见不一,而国内对此则几乎保持一致肯定。这一反差值得深思。笔者认为,马拉默德作品中的犹太人物的犹太性并非静如止水,而是保持不断蜕变状态。第三章以文本细读方式解读马拉默德的经典短篇小说《监狱》,《春雨》,《信》,《我的儿子是凶手》,《最后一个马希坎人》,从失语的自我禁锢、失败的父子关系、禁锢的犹太性暗喻三个角度来分析“精神禁锢”这一主题,并阐述马拉默德是如何书写大流散中,处于文化边缘的犹太“精神孤儿”的无奈彷徨,身份困惑。第四章指出,“精神禁锢”是作品人物在追寻自我身份,追求自由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只有意识到在禁锢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的真正含义,这些边缘人才能从自我藩篱中解脱出来,实现自我超越。而超越自我有两个基本途径,即接受苦难与爱的考验。马拉默德的独特人生经历与文学理念造就了他独特的作品形象。这些人物的犹太性不断减弱,最终成为普通人的象征。他们所经历的“精神禁锢”是二战后的美国社会环境与文化潮流的共同结果,当然也是作者的文学理念的体现。对于马拉默德来说,只有突破个人局限,超越苦难,才能重获新生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