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酸酶抑制剂的活性构象及作用机制的理论模拟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活性研究工作的深入,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提取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效果。药用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部提取的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MF)对各种亚型,甚至变异的流感病毒唾液酸酶,都显示出了很高的抑制活性,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抗流感病毒先导化合物。本文运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等理论方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了唾液酸酶抑制剂在气相、水溶液中的构象变化,抑制剂在唾液酸酶受体中的活性构象以及抑制剂母核和各功能团对其活性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以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MF)为初始底物,设计了一系列的三羟基甲氧基黄酮衍生物,并运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筛选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从而挖掘出了抑制效果更佳的、新型的植物源抗流感病毒药物,为深入理解植物源抑制剂与唾液酸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由密度泛函结果可知唾液酸酶抑制剂单独存在时是中性构象形式存在,然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的结果表明在唾液酸酶受体中兼性构象为活性构象。4-(氮-乙酰氨基)-5-胍基-3-(3-戊氧基)安息香酸(BA)的中性、兼性构象在结构、电荷分布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这表明它们的生物活性会截然不同。在四个水分子作用下,BA中性构象(nBA4)的结构发生变化,和兼性构象的结构相类似,并且在质子传递过程(nBA4→zBA4)中结构保持相当的稳定。此外,四个水分子可以稳定住兼性构象,把兼性与中性构象的能量差从24.76 kcal·mol-1降为2.54 kcal·mol-1。在水溶液中,兼性构象是优势构象,与唾液酸酶受体中的优势构象一致。质子传递过程nBA4→zBA4可以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能垒较大,因而起决定性作用。但是该步对水溶液环境不敏感,亦即不会被水溶剂所促进。这说明尽管在水溶液中,兼性构象相比中性构象较为稳定,但其形成的质子传递过程较难进行。从而揭示了我们应该设计容易在水溶液中形成兼性构象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这将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母核和功能团的抑制剂与唾液酸酶相互作用时,其结合模式、强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比1A(奥斯米韦羧酸盐),母核和/或功能团改变导致抑制剂与唾液酸酶的相互作用能和结合氢键数显著下降。然而,这些抑制剂仍占据酶活性腔中相近的位置并且它们的结合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通过分子碎片法,我们分析了这些抑制剂的结合差异并分别评估了各个母核和功能团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抑制剂的结合过程中,母核而不是功能团起到了主要作用,抑制剂的结合质量则很大程度上由母核和功能团之间的协同效应所决定。研究涉及的抑制剂中,1A(奥斯米韦羧酸盐)具有最大的协同效应能,且其功能团极好地匹配唾液酸酶活性腔,这与最大的相互作用能、与唾液酸酶活性腔残基形成很多的氢键、实验上最低的IC50值相一致。BA具有比奥斯米韦慢的代谢作用、苯环母核的巨大贡献以及母核和功能团的良好协同效应,因此其是开展唾液酸酶抑制剂优化的理想先导药物。基于上述的研究结果,我们针对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MF)的不足设计了一系列衍生物。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功能团(羧基、胍基/氮-乙酰氨基)的引入并未影响衍生物在唾液酸酶活性腔中的结合位置,衍生物的结构与相互作用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将羧基和胍基作为替代基团引入到MF的C7、C5位所得的新化合物(化合物9)具有这些衍生物中最高的相互作用能(-297.49 kcal·mol-1),远远大于现有先导药物BA和MF的结合能力(-160.64和-83.51 kcal·mol-1)。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在唾液酸酶活性腔中,化合物9的羧基和胍基的空间取向与现有药物中这两个基团的空间取向一致。而且化合物9与先导药物MF一样,能与活性腔内保守残基Asp151和Glu227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化合物9是一种具有应用潜质的新型唾液酸酶植物源抑制剂,这为实验研究和设计抗流感药物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最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土壤盐碱化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植物生物量下降。全球作物每年因土壤盐碱化减产超过20%。盐碱地在我国分布广泛,有接近7%的农业耕地受到盐碱化影响,迫切需求对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技术。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L.)为胡颓子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或小乔木,因为其生活力强,具有
大草蛉(Chrysopapallens)作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营养丰富且价廉的饲料与高效的饲养体系是实现大草蛉商业化生产的前提。目前大草蛉饲养过程中,当饲料营养不平衡时,或通过冷藏延长产品货架期时,常会碰到产卵量减少,卵孵化率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生产与应用。研究大草蛉生殖遗传特性,有利于发展调控大草蛉产卵的技术与方法,提高饲养效率,促进商业化生产。胰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的碳循环与碳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森林火灾作为非连续的干扰因子,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因子,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养分循环与能量传递,引起森林碳库与碳分配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森林演替进程及固碳能力。森林火灾通过直接改变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植被碳库和营养元素周转,最终影响植被的碳固定及碳从植被向土壤的转移,导致不同碳库之间的重新分配。研究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
作为一种天然且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木材成分交错复杂的排布构成了木质材料多尺度的各向异性取向的孔道结构,同时木材的功能性官能团为其提供反应活性,使其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生物基模板,赋予了木材仿生可行性、便捷性及功能性,为木质材料与功能性材料的结合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智能响应材料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做出相应响应一种材料,其中,光温智能响应,不依赖于其它化学助剂,响应速度快而且剧烈。同时,光和温度的变化不仅在自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盐碱逆境会造成植物受到离子胁迫、渗透胁迫与氧化胁迫。此前,人们更多地开展了离子胁迫与渗透胁迫的研究,然而,植物盐碱逆境引起的氧化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还不清楚。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是我国北方盐碱地广泛分布的耐盐碱牧草,是研究盐生单子叶植物盐碱应答机理的良好模式植物。研究星星草盐碱逆境引起的氧化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
植物病毒的流行和爆发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因此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病毒传播和危害上。20世纪初以来,野生植物病毒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野生植物与栽培作物可能由于某些基因的一致性而共享某些病毒和传播介质种群,导致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现象,如一些非种子传播的病毒病,在农作物引种到新栽培区时也会发生和流行。这暗示着新栽培区附近的野生植物中潜藏着某些病毒,因此其作为中间寄主或转主寄主而
纤维制备是纤维板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纤维制备生产参数影响纤维质量和能耗,直接关系到后续成品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利润。因此,纤维制备生产参数与质量能耗评估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对提高纤维板质量和减少能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分析纤维制备质量和能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和支持向量机(IPSO-SVM)算法建立纤维制备生产参数与质量能耗评估预测模型,探索生产参数对
木材是家居,建材,交通等领域的重要组成材料,对木材力学强度快速,精确的检测不但可以保证木材的安全使用,也可以提高木材的利用效率。随着全球市场对木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以及环保大背景下对于木材资源节约使用的迫切要求,亟需找到一种高效、准确,环保,安全的木材力学强度检测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材检测技术具有无损,快速,无污染等优点,可以有效的检测木材的各种属性。本文从提高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材力学强度检测效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由于研究时间不长,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推广方面稍有不足。"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1.教师培训者要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应把教学评价作为独立课程和研究课题进行培训,加强用新的评价方法进行示范引领;改变教研方式,
期刊
教学评一体整合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指导课堂教与学,提高教学实效性,更易达成教学目标。文章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现状入手,论述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鲁科版教学案例,总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评一体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