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旨在从OATs角度探讨AA肾脏转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AAN易感机制奠定基础。
实验一.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变化目的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机阴离子蛋白(OAT)1和3表达及功能变化。
方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于术后第1、2、4、6天取血及肾组织标本。处死前股静脉插管输注PAH,股动脉插管取血,膀胱插管留尿。用RT-PCR检测OAT1/3 mRNA表达。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OAT1和3蛋白表达;提取肾皮质匀浆和基侧膜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OAT1和3蛋白表达;毛细血管电泳仪检测肾脏对氨基马尿酸(PAR)排泄率;采用试剂盒测定肾皮质基侧膜Na,K-ATPase活性;并行常规血肌酐浓度测定及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另设假手术组作对照。
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导致肾小管损伤早期,肾小管OATl和3表达升高而PAR排泄率下降。Na-K-ATPase活性下降和OAT1和3分布异常可能是其功能下降的主要机制。及时去除致病因素、避免内源性及外源性药物及毒素加重小管负担,对于损伤后小管功能的恢复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在马兜铃酸肾细胞转运及其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目的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I(OAT1)在马兜铃酸I(AAI)肾细胞转运中的作用及其毒效关系。
方法:体外构建重组大鼠OAT1(rOAT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将rOAT1重组质粒导入人胚肾细胞(HRK 293)。观察rOATl对对氨基马尿酸(PAH)摄取的影响及动力学曲线。观察rOAT1及rOAT1阻断对AAI摄取的影响及动力学曲线。并分别观察不同浓度AAI对转染细胞caspase 3 mRNA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rOAT1表达;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细胞内PAR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从浓度。RT-PCR检测细胞caspase 3 mRNA表达,流式细胞法(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水平。
结论:转染含rOATI质粒的HEK-293细胞特异性表达rOATl。AAI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进入rOAT1转染细胞,并呈剂量依赖性诱导OAT1表达细胞凋亡。提示OATl特异性介导AAI肾细胞转运及细胞毒性。
实验三.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组织OAT1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和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脏组织0AT1的表达水平、调节因素及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z方法 1997.1-2007.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n=10)和外科手术切除肾脏远离病灶部位的正常肾组织(n=5)。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肾脏组织OAT1、表皮生长因子(EGF)、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积分。
结论: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组织OAT1表达明显降低。从导致肾小管损伤后,可能通过EGF下调而导致OAT1表达降低;而OAT1表达下调,可能引起AA肾脏转运清除低下,肾问质AA蓄积诱导间质细胞转分化和间质纤维化。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导致肾小管损伤早期,肾小管OAT1和3表达升高而PAH排泄率下降。Na,K-ATPase活性下降、0AT1和3分布异常可能是其功能下降的主要机制。提示肾脏损伤时可能通过0AT1和3表达和功能变化对肾脏药物和毒素清除产生影响。
2.转染含rOAT1质粒的HEK-293细胞特异性表达rOAT1。马兜铃酸I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进入rOAT1转染细胞,并呈剂量依赖性诱导OAT1表达细胞凋亡。提示OAT1特异性介导马兜铃酸I肾细胞转运及细胞毒性。
3.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组织OAT1明显降低,与肾间质纤维化呈负相关。提示肾小管损伤后,马兜铃酸可能通过下调EGF而导致OAT1表达降低。后者可能是马兜铃酸肾间质蓄积,导致问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