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圆美”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对“圆”的认识早在人类的发轫之初便产生了。华夏初民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日月天地的崇拜,开始了探索与发掘的时代,形成了对圆初步的意识。自此以后,历代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都对“圆”予以极大的关注。这样,“圆美”意识便逐渐渗透到中国人的思维结构、精神领域,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成为华夏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一个重要部分。 直至今日,“圆”仍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它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揭示了华夏民族文化心理中生生不息、周流运转的宇宙生命运动形态,体现了中国艺术对圆融境界的不懈追求。这种发展变易、追求圆备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文艺学、美学研究所需要的。 本文写作按照由现象到本质、历时与共时结合的逻辑顺序展开,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古代圆美观的内涵阐释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的历史追溯。在艺术美学中,“圆美”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为形式的和谐性、气韵的流动性及意境的浑厚性三方面。从纵向角度考察,原始社会至魏晋以前是圆美观形成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人从对天地日月的认识中产生了对“圆”的最初意识;魏晋南北朝是圆美观的发展阶段,人们受“圆道”观念影响开始从文学艺术角度谈论“圆美”问题,“圆”成为论艺的一种审美标准;唐宋至明清是圆美观的成熟阶段,谈论“圆美”的文人与日增多,并逐渐扩展到诗词、绘画、书法、音乐等领域。 第二部分从横向角度分别阐述了古代圆美观在传统艺术中的表现,涉及到诗文、小说、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样式,系统阐明了中国古人在不同领域对“圆美”观念的重视并将“圆”作为品评艺术的重要美学标准之一。 第三部分深入挖掘了传统圆美观念形成发展的文化哲学基础。其中,《周易》太极哲学思想为圆美观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由《周易》宇宙圆道运转观念衍发出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圆形思维方式、宇宙观,为美学中的圆美观打下了基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思想与圆美观发展有密切关联。无论是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还是道家的“道圆”、“和合”思想,抑或是佛家的“理圆”、“圆融”观念都与圆美有相通之处。 最后一部分则总结了中国传统圆美观的当代意义。“圆”不只是古代美学的一个研究范畴,直至今日仍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圆美”思想与中国人传统的圆形思维方式、宇宙观、时空观息息相关,揭示出华夏民族运转不息、生机盎然的艺术生命精神及文化心理中对和谐、美好、圆满之境的理想追求。就目前文艺理论、美学研究的趋势而言,对“圆”的追求也契合当代研究方式走向兼取百家、融会圆通的方向。走入不断上升、发展的圆美之境,是我们艺术追求的宏伟目标。
其他文献
人们对井控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各油田模拟井喷的方式各不相同。通过调研、查阅国内外井控模拟实验井,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将国内几家井控模拟实验井设计的基础数据和基本类型进行
目的:比较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地塞米松+甲孕酮 (倍恩胶囊)二种止吐方案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以顺铂或蒽 环类为主化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辽宁省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的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大规模建设阶段、精准治理阶段等重要历史阶段,通过不断地探索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对汉泰语量词的比较。文章对汉泰语量词的分类;词序:量词与数词、名词、动词、指示代词结合;量词的演变等等进行比较。 结论指出进行比较的各部
本文概述了栀子叶、花、果等各部分成分的研究进展,对各成分功能和效用做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栀子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前景。
上个世纪末,香港电影再次陷入低潮期。正值此际,杜琪峰和他的银河映像却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极具个性化的作品,震动香江影坛,成为世纪末的影坛黑马。杜琪峰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受到肯
高校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行政管理、教学和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校各项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方式分别通过口器和面罩对不同年龄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影响。方法:将不同年龄段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组:52例3岁以下分A组27例和B组25例;62例3岁
本文主要研究了激活液中Ca2+浓度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的Ca2+浓度;研究了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电激活后的体外培养体系,比较了不同培养方式、不同激活
本文旨在详尽地收集和分析外文资料的基础之上,力求客观而系统地介绍和研究生态心理学这种新近受到人们关注的研究取向,尽力界定清楚生态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观点,勾画其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