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的文学伦理学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ngcj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著作颇丰。他创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散文和短篇故事。他的畅销小说《海狼》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海洋题材著作,通过讲述作家汉弗莱遭遇船长狼·拉森后的传奇经历表达了伦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残酷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及对人类生存现状的伦理关怀。自发表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学者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海狼》。文学伦理学是从伦理道德的立场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与作家、文学与读者、文学与社会关系等诸多问题的批评方法,它与时代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拟用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三个关系层面对小说中蕴含的伦理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杰克·伦敦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海狼》的故事情节,进而介绍作为本文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的背景、内容和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该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从人类对自然的侵略,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及人类回归自然三方面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在“幽灵号”这一微型社会中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工业文明的大背景下,小说中拉森对待他人的蛮横残暴,水手们之间的麻木不仁及汉弗莱宽容向善的伦理坚守是伦理冲突的时代缩影。通过本章的全面分析彰显了伦敦对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诉求。第三章以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为切入点,对拉森和汉弗莱的自我关系进行深度剖析,拉森最终的死亡与汉弗莱成功的自我救赎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伦理选择对个体发展的现实价值。基于对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三个维度的探究,结论部分总结了作品中反应的社会伦理危机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指出文学伦理学对构建人类伦理意识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东方宗教思想对尤金奥尼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四位女性人物寻觅归宿的轮回进程中的体现,从而表明尤金奥尼尔,这位毕生都在努力探寻生命的意义的剧作家,经过不
在文学作品中,旅程常常以寻找真理为目的。《黑暗的心》中的马洛虽然不是以此为目的,但是在旅程中他却逐渐发现了在黑暗大陆深处的“真相”。首先,他发现一个叫刚果的地方,正成为
本文首先以迦达默尔现代哲学阐释学中的理解的前结构和历史性这两个核心概念为理论基础,从译者和译入语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在对文化误
2008年,中国四川省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紧接着,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日本周边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里氏9.0级,此次地震还引发了大海啸,海浪最高达到了40.
威廉·福克纳因为创作了展示美国旧南方社会风貌的约克纳帕塌法小说而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领袖,并因此获得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对当时南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问题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汤亭亭在《中国佬》对华人男性形象的创新。汤亭亭在《中国佬》中刻画出了不同于早期作家的华人男性新形象,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条发展线索来分析《中国佬》中的华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个剧本,虽然在创作的时间上是在最后,但是,正如张泗洋先生在《莎士比亚引论》(下)中所指出的那样,“但是自从第一对开本以来,在几乎所有的莎剧全集的
本文旨在探究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中主人公斯蒂芬的“自我塑造”(Self-fashioning)(新历史主义派学者格林布拉特的用语,本文中以“自我的探寻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从单义的角度对英语情态助动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will,may,can,must和should五个情态助动词分别给定了一个基本意义,提出了基于蕴涵和兼容这两个逻辑关系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语言应用中会经常犯语言错误。自应用语言学学科诞生以来,语言应用和语言错误就时常被语言学家所关注。在课堂教学领域中,如何避免或减少语言应用中的语言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