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土是适合西北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贫瘠的自然条件和贫困的经济条件的优越的建筑材料,然而传统生土材料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是限制其现代化应用的关键因素。至于现在出现的砖混住宅,受制于当地有限的资源、经济和建造技术水平,不仅难以提供一个真正舒适、适用的居住环境,而且所带来的大量能耗和污染,反而还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适宜于当地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在此背景下,新型夯土民居应运而生,新型夯土民居不仅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生土建筑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存在的固有缺陷,而且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易、易于推广等特点,无疑是适合当地的民居形式。由于到目前为止,新型夯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并没有得到专门的研究,所以本文将填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白。通过对实地进行调研与分析,对当地的整体环境和建筑特征进行整理概括,得出当地民居一般就地取材、建筑追求朴实实用的审美风格、民居朝向选取随意、平面布局简单实用、民居多为一层独立分布、体形系数较大等特征,这些分析为后面关于新型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研究分析提供背景支持。通过对新型夯土民居进行室内热环境测试,同时与传统民居进行对比,对新型夯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得出在夏季自然通风的条件下,新型夯土民居室内外温湿度均是舒适的,在冬季未采暖情况下,新型夯土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大于传统夯土房间大于砖混房间,且其热稳定性最好。而且在冬季,对于大部分的农户来说,新型夯土民居经过普通火炉采暖后的室内温度是舒适的。通过对新型夯土民居进行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计算和室内能耗的模拟,同时与传统民居进行对比,得出新型夯土民居的各部分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相对于传统民居有了显著的提升,且除了外墙外基本满足规范要求。而且新型夯土民居的耗热量指标相对于传统民居也已有了显著的降低。此外,本文还从改善新型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角度出发,利用计算及软件对住宅朝向、阳光间的设置和新型夯土外墙的保温进行了优化分析,以期为当地新型夯土民居的进一步推广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