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胰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生存率及预后均无明显改善,究其原因可能与目前胰腺癌的诊断现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及局限性,新技术、新方法尚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等有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2008年1月-12月间出院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方法等资料,以了解我院目前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努力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2008年1月-12月间出院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首发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数据(CA199、CA242、CEA)、影像学检查结果(B超、CT、MRCP)、内镜检查结果(ERCP、EUS)、病理结果、治疗方式、肿瘤部位等;按照胰腺癌的诊断、分期、纳入及排除标准整理资料;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①按照胰腺癌的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中有93例确诊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男女之比约为1.2:1;发病年龄在15~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5±8.71岁,以50~70岁比例最高,<50岁者占8.6%,>50岁者占91.4%;以60岁为分界点,<60岁的胰腺癌患者中女性居多,占54.3%,以40~50岁尤为显著,占66.7%,>60岁的胰腺癌患者中男性居多,占60.3%。②各期的人数及比例分布: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依次为6(6.45%)、12(12.90%)、21(22.58%)和54(58.06%),80%以上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③临床表现:体重下降(76.3%)、腹痛(66.7%)、黄疸(51.6%)、纳差(48.4%)、上腹不适(45.2%)、腹胀(43.0%)、乏力(38.7%)、腰背痛(18.3%)、腹泻(14%)、黑便(7.5%),体重减轻是胰腺癌患者最多见的症状,此外,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是黄疸,发生率为67.3%,胰体尾癌的突出表现是腹痛,其发生率达80.0%;首发症状:腹痛(38.7%)、黄疸(17.2%)、腹胀(12.9%)、上腹不适(9.7%)、纳差(8.6%)、体重下降(5.4%)、腰背痛(4.3%)、乏力(2.2%)、腹泻(1.1%)。腹痛和黄疸是胰腺癌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但仍有许多临床症状是在腹痛和(或)黄疸出现前发生的,如上腹不适(19.3%)、腹胀(17.7%)、纳差(10.3%)、乏力(9%)等。④Ⅰ、Ⅱ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不适(88.9%)、纳差(72.2%)、腹胀(55.6%)、乏力(50.0%),Ⅲ、Ⅳ胰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体重下降(94.7%)、腹痛(82.7%)、黄疸(64.0%)。上腹不适和纳差在Ⅰ、Ⅱ期胰腺癌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在Ⅲ、Ⅳ期胰腺癌患者的比例(P<0.05)。⑤本组胰腺癌患者CA19-9、CA242、CEA、CA19-9+CA242、CA19-9+CEA、CA242+CEA、CA19-9+CA242+CEA的阳性率依次为82.2%(74/90)、55.7%(34/61)、33.3%(26/78)、85.2%(52/61)、83.3%(65/78)、63.3%(38/60)、88.3%(53/60)。在血清CA19-9、CA242、CEA的单独检测中以CA19-9的阳性率最高;CA19-9+CA242、CA19-9+CEA、CA19-9+CA242+CE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CA19-9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胰腺癌的诊断方面,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仍然以CA19-9的意义最大。⑥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清CA242和CEA的浓度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Ⅰ、Ⅱ、Ⅲ期胰腺癌患者(P<0.05);Ⅱ、Ⅲ、Ⅳ期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浓度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Ⅰ期胰腺癌患者(P<0.05)。CA19-9、CEA和CA242的浓度水平及阳性率均与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⑦发生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CA19-9阳性率为96.3%,显著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P<0.05);非根治组胰腺癌患者的CA19-9阳性率为89.2%,显著高于根治组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与否与CA19-9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⑧本组胰腺癌患者行B超检查85例、CT89例、MRCP24例、ERCP7例、EUS2例,准确率依次为72.94%(62/85)、94.38%(84/89)、100%(24/24)、85.7%(6/7)、100%(2/2);另外B超误诊6例,误诊率为7.06%(6/85),漏诊13例,漏诊率高达15.29%(13/85),CT误诊1例,误诊率为1.12%(1/89)。⑨B超在胰腺癌Ⅰ期的诊断准确率为66.7%,显著低于Ⅱ、Ⅲ和Ⅳ期(P<0.05);CT在胰腺癌各期的诊断准确率都在80%以上;本组胰腺癌患者行ERCP和EUS检查的例数甚少,难以进行统计学比较。B超、CT、MRCP、ERCP、EUS在不同肿瘤部位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⑩本组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5例(26.88%),姑息性手术21例(22.58%),剖腹探查术9例(9.68%),其他治疗38例(40.86%):其中高能聚焦超声刀(HIFU)治疗4例(4.3%)、介入化疗1例(1.08%)、化疗2例(2.15%)、综合治疗4例(4.30%)、内科保守治疗27例(29.03%);胰头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高为36.7%,胰体、尾及全胰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为16.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①体重下降、腹痛、黄疸是胰腺癌患者最常见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多较隐匿,Ⅰ、Ⅱ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不适、纳差、腹胀和乏力,尤其是上腹不适和纳差显著高于在Ⅲ、Ⅳ期胰腺癌患者的比例。②目前临床常用的胰腺癌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中以CA19-9最有意义,阳性率高,为82.2%,尤其在伴有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中阳性率甚高。但其早期诊断价值有限,同时CA19-9、CA242与CEA联合检测并未提高诊断阳性率。③目前常规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B超的诊断准确率低,为72.94%,尤其对胰腺癌Ⅰ期的诊断准确率仅为66.7%,显著低于Ⅱ、Ⅲ和Ⅳ期,且误漏诊率较高。因此超声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而CT和MRCP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其中CT在胰腺癌各期的诊断准确率都在80%以上。高选择性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方法尚未在我院常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