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项目是历史积淀最为厚重的运动项目,素有“运动之母”的美誉,系人们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系世界大型综合赛事的金牌大户。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今天,田径更是重头戏,其早已成为权衡一个国家(或地域)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事中获得的金牌(奖牌)数目逐年上升,值得令国人骄傲的是2008年奥运会跃居美国前列,排名金牌榜第一,获得历史性突破成绩。但反观中国田径在近十年间三届奥运会和五届世锦赛上的综合表现,发现尽管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令人称赞的优异成绩,但与世界田径强国(欧美部分强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悬殊太大。面对如此境地,我国若想在世界田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抓好田径这一大项。笔者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将近10年内举办的三奥运会以及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中国田径运动健儿的成绩及其各项目的综合表现作为研究对象,对第29-31届奥运会、第14-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田径竞技项目获得奖牌的国家(或地区)、中国田径总体竞技成绩变化、男女运动员的成绩(前8名)变化、各项群项目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并掌握中国田径各个竞技项目的动态嬗变规律,全面阐述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我国田径未来走势,归结出当下与世界范围内田径强势国家的落差,全方位立体审视国际和国内双重现状。为中国田径竞技运动项目制定系统合理的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发展计划,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当下世界田径竞技项目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各国(地区)间竞赛实力极不平衡,田径奖牌榜上的国家排名更迭迅速,各国(地区)间竞争实力差距缩小,各个国家都固定起自己的强势项目,国际田坛竞争愈发激烈。2.六大洲地区国家依据田径竞技实力分档为第一集团国家、第二集团国家、第三集团国家3个梯度。将其进行依次排序,表现为:欧洲、北美洲地区国家位居第一梯度,非洲地区国家系第二梯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地区国家均属于第三梯度。3.欧洲地区优势代表性项群为快速力量性项群;北美洲地区强势突出的是速度性项群;非洲地区凭借耐力性项群伫立于国际田坛;亚洲表现为快速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群稍强;大洋洲的速度性项群具备些许优势;南美洲则是耐力性项群发展相对较好。4.中国田径在亚洲地区处于领头羊地位,就其自身而言实力确有提高,但与美国等田径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乏厚积薄发之势,竞技项目结构不均衡。整体竞技实力居于中下游档次,仍属于第三(梯度)集团国家。5.中国田径军团在最近的三届奥运会和五届世锦赛中,在诸多视角的成绩审视下,例如参赛人数、奖牌数目、晋级前八名人数等维度上均展现出良性的发展势头,田径优势项目发展基本稳定,潜优势项目进步明显,已具备冲击奖牌和夺取前八的实力,且可上升空间大,客观上存在持续发展的条件。6.当前,中国田径总体竞技水平存在“阴盛阳衰”现象,即尚处于“女强男弱”的窘境。国际大赛上无论是获得奖牌情况亦或是进入前八名人次,女子项目均优于男子项目。建议:1.深度结合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的体育政策纲要文件。以制度引启示,助力到田径项目上,切实推进田径运动的竞技训练、项目安排及布局工作贯彻到位,夯实重点、恶补短板、并深挖潜力项目,做到训练“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2.落实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对于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要求,以此为出发点,立足并贯彻到田径小项上,坚持科技引领,以科技为驱动力,更好的促进竞技田径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并坚持跨界跨项选拔人才。3.在国家田径项目布局结构中,协调田径项目布局结构,使男女项目均衡发展,齐头并进,项目合理。坚持突出优势重点项目,突破次重点项目瓶颈,并不断探寻其他潜在项目突破口。4.注重国内科研创新在体育竞技技术中的融合力度,提高体育有关科研的资金投入,将现代国际前端科技理论与国内实际训练方法,进行结合并转化应用;落实创新制度改革,带动竞赛内部机制的运行及转换,促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教练与运动员模式构建,力求努力创建复合型团队,以形成我国特色的训练体制。5.完善体教结合得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体育与教育两大部门间的平稳、协调合作,加大对陈旧制度的创新改革,研究探索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新路径,避免人才流失。继续完善相关政要法律法规、赛事竞赛制度,以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