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to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激增,空间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城市综合症”日益凸显,城市的扩张需求与紧缺的城市土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城市健康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城市立体开发的主题,备受世界关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容量和潜力巨大,但易受地质条件、经济实力及社会效益等诸多影响,且具有一定不可逆性,这客观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前充分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处于比较盲目的阶段,且呈现资源浪费、混乱无序状态。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科学评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等级,有助于合理确定开发功能和规模,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本文基于区位理论、土地系统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及可拓理论,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及可拓综合评价法这三种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实证区域——天府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及影响因素,然后以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为切入点,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展开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成功经验,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对策。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市综合症”以城市化为切入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城市综合症”、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城市立体开发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妥善解决“城市综合症”的有效途径。(2)天府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天府新区建设深入,城市用地需求与城市土地供给之间矛盾日益凸显,迫切要求天府新区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同时,从地质、经济、技术及政策四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天府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行性。因此,天府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3)天府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分级根据天府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情况,结合可拓评价方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实证研究了天府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并得出了天府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分级结论:高新区和双流县地下空间开发潜力为一级,是重点开发区;新津县和龙泉驿区开发潜力为二级,是一般开发区;眉山和简阳开发潜力为三级,是地下空间储备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从规划编制、投融资、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等角度,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对策:科学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以轨道交通为主引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开发城市三维地籍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地综述了自然空间环境中总剂量电离辐照引起的MOS器件性能衰降;MOS介质经受电离辐射期间产生的界面和氧化物电荷使得大量器件电特性发生变化;所观察到的辐射影响包括
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在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我们在进行造价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握这个原则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上不平衡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和东北
类固醇激素主要由禽类卵巢和卵泡分泌,受到促性腺激素的调控,而胆固醇作为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在细胞内的代谢平衡也能调控类固醇激素在体内的含量和生物活性。胆固醇
一是"减少赋敛,降低租税"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藏富于民,二是"君者臣之纲,君正则臣正"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阳光行动,三是"无劳怖惧,遂不极言"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行CT、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行经乳突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找到压迫神
从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角度出发,讨论大学英语阶段通用英语、医学英语和学术英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融合机制,探索医学院校"3E"课程架构以及相应教学模式。教
一、背景乳腺癌是目前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美国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有230480例女性罹患乳腺癌,
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油料作物。开花是油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重要过程,而开花与油菜生育期、授粉及油菜种子发育的最佳时期以及油菜产量的提高有
城市化进程给工业用地的景观规划设计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工业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工业社会时期遗留的废弃景观建筑与环境关系作为一个新课题变得异常棘手,本文从特定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