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合理管理这些早产儿、降低BPD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6月到2012年12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诊断BPD的新生儿,记录母孕期健康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一般情况、治疗经过及转归。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相同胎龄范围、非BPD的相同数量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记录资料同上。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分析BPD的危险因素及各因素对疾病程度的影响。
结果:
通过BPD组和非BPD组对比发现,胎龄小于28周,中BPD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PD组。静脉营养大于30天、机械通气时间≥7天的比例、母亲分娩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PD组,BPD组RDS、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经过Spearman轶相关分析显示,胎龄、体重与BPD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再通过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发现,胎龄小于28周,中重度BPD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中重度组早发败血症、晚发败血症发生率较轻度组明显增加(P<0.05)。经过spearman轶相关分析晚发败血症发生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中重度BPD的发生呈正相关。
结论:
1、BPD组有母孕期感染、胎盘早剥,胎龄小于28周、体重小于1000g、早发败血症、静脉营养大于30天、机械通气≥7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PD组。RDS为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胎龄小于28周,中重度BPD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中重度组早发败血症、晚发败血症发生率较轻度组明显增加。晚发败血症发生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中重度BPD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