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转换债券在国际证券市场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全球可转换债券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截至2007年7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共有56只。
国内外学术界针对这一新型的混合融资工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上市公司公告发行可转换债券与基础股票价格变动的关系,即“公告效应”。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乃至同一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研究结果是变化的。特别是我国的证券市场结构、交易环境、投资者构成及特性等方面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有若干不同之处,很有必要运用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对可转换债券的公告效应这一议题进行细致讨论。对这一公告效应的分析,不仅可以熟悉国内市场的再融资运作机制和程序,而且有利于上市公司改进融资策略,投资者改善投资组合和投资绩效,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4月至2007年7月董事会刊登过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告的88家样本公司的相关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上市公司公告拟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反应和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基本的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比较分析了国内的两篇关于事件研究法正常收益模型选择的文献,为接下来的公告效应计算提供研究方法基础,从而更精确地分析和探讨实证结果。
其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公告效应的大小及其显著性进行检验,同时通过不同时间窗口、发行成功与否、是否清洁样本和不同年份市场反应的比较研究,揭示我国资本市场对拟发行公告是否产生负的反应和显著程度,分组研究的相互差异,特别是实证结果随时间变化的不同。
再次,本文对解释可转换债券公告效应的各种假说进行了整理,并转化为可验证的假设,然后运用回归分析进行研究,从而指出何种理论更适合用来解释我国资本市场上可转换债券拟发行的公告效应。
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揭示其反映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