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性存在差异岩石中含油性较差部分的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与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特征初探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es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盖层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前人对其进行过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常规圈闭和油气藏中储层上方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盖层方面,但对在油气运移过程中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研究不够深入。本文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含油性存在差异的岩心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孔隙度、渗透率测试、岩石破裂前后渗透率变化测试以及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等资料分析了含油性存在差异岩石中含油性较差部分的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特征,并据此得出了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评价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烃源岩凹隆组合构造中油气驱动压差降低方向上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取得了以下初步认识:1.含油性存在差异岩石中含油性较差部分的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特征在不发育裂缝的泥质岩中,垂直层面方向上的含油性一般比平行层面方向上的差,该方向上岩性非均质性一般较强,垂直层面方向上的渗透率一般低于平行层面上的,一般在0.001×10-3μm2—0.002×10-3μm2之间,前者的渗透率值一般为后者的1/5-1/4。在发育裂缝的泥质岩中,不发育裂缝的部分含油性一般较差,在常规铸体薄片中看不到孔隙,渗透率一般在0.0015×10.3μm2—0.005×10.3μm2之间,该部分岩石的渗透率一般为裂缝中渗透率的1/1000-1/100。在砂岩中,含油性较差的部分有两种类型,其一为胶结致密的砂岩,在常规铸体薄片中可见少量被铸体充填的孔隙,其渗透率值一般为0.040×10.3μm2—0.050×1 0.3μm2之间,其渗透率一般不到非胶结致密砂岩部分的百分之一;其二为颗粒较细、孔隙体积较小的砂岩,在常规铸体薄片中可见被铸体充填的少量孔隙,其渗透率值一般在0.10×10.3μm2—5.00×10.3μm2之间,其渗透率一般为含油性较好部分砂岩的1/100-1/10。在砂岩-泥质岩组合中,含油性较差的部分有裂缝不发育的泥质岩以及颗粒相对较细、渗透率较低的砂岩,不发育裂缝的泥质岩渗透率一般不到含油性较好砂岩的千分之一,颗粒较细、渗透率较低的砂岩的渗透率一般为含油性较好砂岩的1/100-1/10。2.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评价依据岩石含油性差异是油气运移的综合结果,从限制油气运移的角度看,岩石对油气运移的限制与其孔隙大小及渗透率的绝对值关系不明显,而与其孔隙结构及渗透率的差-好组合的相关度更大。当岩石存在孔隙结构及渗透率的差异时,孔隙结构及渗透率较差的部分可以限制油气的运移,差异越大,对油气运移的限制越明显。因此,可以根据岩石孔隙结构及渗透率的差-好组合来评价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3.烃源岩凹-隆组合构造中油气驱动压差降低方向上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特征在烃源岩凹-隆组合构造中油气驱动压差降低方向上,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特征与岩性组合垂向变形构造带及断层有关。在弹塑性及破裂段构造带中,烃源岩中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是阶梯式的,表现为垂直层面方向对平行层面方向的封盖以及孔隙性泥岩对阶梯状裂缝的封盖。在砂岩-泥质岩组合中,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由两部分组成,即孔隙性泥岩对砂岩-泥质岩接触带裂缝的封盖以及渗透率较差的砂岩对渗透率较好的封盖。在断层-岩层组合构造中,限制油气运移的盖层大致是伞状的,包括垂向上浅部塑性段的断层对深部弹塑性段及破裂段断层的封盖以及断层两侧孔隙性泥质岩和渗透率较差的砂岩对断层的封盖等。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W油田长3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超低渗油藏,与常规储层相比,研究区储层孔渗较低、孔隙细小,孔喉结构致密,渗流特征较为复杂。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渗流机理认识不清、微观孔喉结构与流体动用程度关系不清,渗吸作用对于油藏采收率提高幅度以及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变化规律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开展多种实验测试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及渗流特征系统进行研究,明确研究区储层渗流特征及其
甲烷化学链干气重整(CLDR)通过氧载体的循环能够将CH4定向转化为合成气,并同时活化温室气体CO2,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气产生技术。CLDR关键是氧载体,铁基钙钛矿结构氧载体具有丰富的储量、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较高储氧能力,氧化铈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释氧和载氧能力。因此,本文将氧化铈与铁基钙钛矿型氧载体La0.6Sr0.4FeO3复合用于CLDR中制备合成气,结合XRD、H2-TPR和XPS等表
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基本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增储建产资源未落实,有利建产方向不明。本论文以地质学科理论与综合分析方法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认识,根据现有勘探开发动静态资料为基础,采用岩芯、薄片及压汞等测试分析手段,对研究区长6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预测筛选了有利产建区,科学指导安塞油田下一步的建产。取得以下主要结论与认识:1、研究区长6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可细分为叠置河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热潮,储层结构非均质性也成为热点问题。研究结构非均质性的形成机制会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地下夹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为此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安沟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剖面勘察,构型界面识别与划分的基础上,通过铸体薄片鉴定、荧光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分析、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剖面中的成岩演化过程、原油充注期次、成岩矿物分布特征及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详细且完整地记录了区域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地质信息,进而针对该盆地内部沉积地层年代学的工作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意义。前人主要通过磁性地层学的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周缘露头开展了大量地层年代学研究,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结果仍存在分歧。目前,柴达木盆地地层年代界限存在的模糊和争议,对明确盆地湖泊沉积充填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全球气候变化
目前,伴随油气资源需求量日渐增加,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但大多数低渗透油藏面临“注不进、采不出”的技术难题,这类问题在鄂尔多斯盆地某低渗透油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整体产量提高。为了解决该难题,以提高低渗油藏的原油采收率,本论文根据该油藏区块的储层特性,通过分析合成一种新型适用于该区块的CQ-Ⅲ型纳米智能驱油剂,利用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室内驱油实验探索出该驱油
裂缝是低渗透储层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对油田注水开发也有较大的影响。准确预测储层裂缝,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其平面展布特征的客观认识以及分析影响储层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影响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有效、高效注水开发的关键。樊学油区长6、长8油层组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注水井吸水不均、油井见水后产量大幅下降、方向性水淹等问题,开展砂岩裂缝的识别与预测及其分布特征的系统性研究、明确研究区裂缝发育程度势在必
大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消亡往往受区域动力学环境控制,其构造格局和沉积充填往往具有较好的响应和记录。早古生代晚期是华北克拉通海相盆地走向消亡的关键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经历了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化的过程,其构造格局-沉积充填对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发展演化、区域动力学背景和油气潜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为主线,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相
天环凹陷北段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上古生界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且气、水分布十分复杂,但控制因素仍不明确。复杂的气、水分布可能预示了气、水赋存空间的差异性和储层储集空间的差异性,而这些可能受差异性的成岩作用所致。针对天环北段复杂的气、水分布和储层的强非均质性,本文从差异成岩作用入手,采用微观解剖与宏观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天环北段全区研究基础上,依据区域沉积、构造背景、气、水产出的差异性,选取S1
联三唑类化合物不仅具有高生成焓、高氮含量、高热稳定性,还有更多的修饰位点,通过引入不同基团或成盐等方式,可使人们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性能优越的含能化合物。C-N键连联三唑鲜见有人报道,C-N单键的生成热高于C-C单键的生成热,通过C-N键连接两个三唑环可以减少酸性氢的数量,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含能材料。本文以三氨基胍盐酸盐和甲酸为原料,通过成环反应合成了3-肼基-4-氨基-1,2,4-三唑二盐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