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自2000年起开辟常设性深度报道栏目的13年新闻实践为素材与基础,具体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党报这一特殊场域中的渗透、融合、妥协与发展。多角度地考量,一线新闻记者的新闻生产实践对新闻理念的革新,包括对整体报纸理念革新的作用与价值,最终体现出新闻生产实践的独特影响与价值。 新闻专业主义成为中国新闻界、新闻与传播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议题久矣,并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项有关专业要求的控制系统,与宣传控制、市场控制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平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传媒业外在环境与业内结构不断调整,过去的“三角关系”是否已有所改变?本文从《解放日报》一栏目的13年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大量一手实地材料分析,详细记叙了在一线新闻生产中,新闻专业主义对记者、编辑层面的丰富渗透、融合,以及原有党报理念与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矛盾、妥协与发展。我们惊讶地发现,即使在我国原有宣传体系中最为“坚硬”的党报系统,新闻专业主义也已逐渐寻找到独特的生存方式,开始不断发展。而一线党报新闻工作者,通过场域的转换,已开始相对自如地在两种控制系统中切换。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进一步在深度报道这一领域平台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已能逐渐看出原有的党报理论、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在我国当下都已在相互妥协发展中,出现了异化与重构,开始显示出新的特点与生命力。 在大量分析具体一线新闻生产实践的案例中,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解放日报》近10多年来,在新闻理念与新闻实践中的纠葛发展。这也为时下在困境中的党报改革,提了一个醒:面对鲜活的一线实践,只有更加重视一线记者编辑的声音与改革创新,党报与诸多平面媒体,在面对新媒体冲击下的未来,才有可能寻找到改革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