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乳腺癌作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高龄化。目前国际上对于老年乳腺癌的定义尚未统一,主要有≥65岁以及≥70岁等多种说法,我国老年乳腺癌专家共识将≥70岁作为老年乳腺癌的年龄标准。虽然目前关于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步和成就,但大多数临床试验并未将7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群体纳入研究范围,且≥70岁老年女性患者机体各方面功能下降,对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承受能力较差。采用一般人群的治疗标准并不完全适用。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对≥7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老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期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80例7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对乳腺癌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且所有患者年龄均≥70岁。并排除了临床资料不全及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患者的年龄、并发症、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等完整临床病理和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随访,采用收集病历、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疾病发展和生存情况。自确诊病情当日开始计算生存时间,截止至患者死亡时间或2019年12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指患者因任何原因而导致的死亡时间或者随访截止时间,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指患者疾病复发或患者因癌症进展而死亡的时间。采用?2检验进行推断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其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DFS的因素,检验水准=0.05(双尾),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80例患者5年OS率为88.62%,5年DFS率80.69%;≥70岁患者5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Ki67以及术后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5年OS的危险因素(χ2=5.037、8.690、8.116、35.585、5.903、5.464、9.724,P<0.05),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PR、Ki67、术后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5年DFS的危险因素(χ2=8.250、7.185、45.808、8.820、2.667、6.084、5.622、5.584、5.419,P<0.05),而合并症、肿瘤位置、手术方式、术后放疗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χ2=1.342及1.789、3.708及3.570、1.770及0.592、1.001及0.482,P>0.05);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PR、内分泌治疗是影响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OS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患者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PR、Ki67、术后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70岁及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1、≥7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较好,恶性程度低,生物学行为较好。ER、PR阳性率高,三阴性乳腺癌及HER-2阳性患者占比较低。2、TNM分期早、组织学分级较好、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年龄是影响患者OS的预后因素,合并症与患者预后情况无显著相关性。3、内分泌治疗是影响≥70岁乳腺癌患者OS、DFS的危险因素;化疗是影响≥70岁患者DFS的危险因素,对患者OS无明显影响。4、手术方式对≥70岁乳腺癌患者的OS、DFS无明显影响,保乳手术对老年患者是更为合适的选择;腋窝淋巴结分期手术应根据患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