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扶正减毒颗粒早期干预的影响,探讨扶正减毒颗粒早期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理,为该药临床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60 只雌性昆明(KM)小鼠,体重在20-25g,使用完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中药组,每组各20只。单纯照射组和照射+中药组小鼠予以直线加速器单次12Gy 胸部照射,于照射当日开始给照射+中药组灌胃扶正减毒颗粒悬浊液0.5ml/天,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全程每天观察小鼠一般生存状态,于照射后第1,14,28,42d四个时间点分别断颈处死每组小鼠各5只。计数小鼠外周血红白细胞数,迅速切开胸腹取小鼠全肺、脾脏称湿重,肺组织切片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时相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和LN、FN的动态表达变化。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动物一般情况观察:空白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精神状态、进食量以及活动量)
较前无明显异常。受照射的小鼠一般情况较差,出现精神萎靡,进食量、活动量减少,对刺激反应迟钝等表现;单纯照射组小鼠精神状态最差,体重减轻明显,进食量、活动明显减少,并出现鼻周及眼周红赤,眼睛黄色分泌物增加,大便干硬,个别鼻周、口周发绀,呼吸急促等;而照射+中药组小鼠与单纯照射组的放射反应比较相对改善。
2、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接受照射的小鼠红、白细胞计数均较空白对照组低,空白对照组与单纯照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照射组与照射+中药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肺标本肉眼观察:单纯照射组小鼠可见双肺肿胀、充血,瘀斑,切面有渗出液,而照射+中药组肺脏肿胀、充血、瘀斑均较轻,切面无明显渗出。小鼠受照射后肺湿重增加、肺系数升高,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呈急性炎症反应,照射+中药组仅为轻微急性炎症表现。肺损伤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单位面积红细胞渗出两组相比有差别(p<0.05)。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组织内LN、FN 阳性细胞数的表达结果:单纯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照射+中药组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小鼠受照射后,其全身的一般表现、肺湿重、肺组织肉眼观察及镜下病理组织改变与中医“热毒蕴肺”及“气阴两虚”证候相符,且其肺内病变过程与经典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病理变化过程一致,表明本实验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造模成功。
2.扶正减毒颗粒早期干预可以减轻造模小鼠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提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中药可以良好的保护正常肺组织,降低肺组织辐射反应程度,提高其耐受射线的阈值。
3.扶正减毒颗粒的早期应用可明显抑制放射性肺炎小鼠初期肺组织LN、FN含量表达,减轻肺组织的纤维重塑,这可能是其抑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