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Ⅲ电磁量能器电子学系统测试软件设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量能器(Electro-Magnetic Calorimeter,简称EMC)是北京谱仪(BESII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精确测量电子和光子的能量和位置信息。EMC前端电子学的性能是决定电磁量能器指标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系统进入对撞工作模式后的取数质量,EMC电子学系统在建成后,必须先在校准刻度工作模式下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对系统状况进行评估。 本文就EMC电子学的系统测试提出了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B/S和C/S相结合的设计模式。EMC系统的6272个电子学通道分布在16个VME机箱中,EMC电子学系统测试软件以运行在单个VME机箱上的机箱级嵌入式测试软件为单位构建。机箱级嵌入式测试软件采用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Wind Web Server的B/S模式开发,用于单个VME机箱中EMC电子学通道的性能测试和分析;客户端系统运行控制软件控制各个机箱级模块来完成系统所有通道的测试工作。 本文的主要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分析了BESIII前端电子学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和实现了VME总线应用程序接口。结合BESIII数据获取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基于VME总线的CBLT读出软件,实现对前端电子学数据的获取。 其次,在嵌入式计算机MVME5100和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平台上,设计和实现了机箱级嵌入式测试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 最后,使用Swing组件、Java网络通信类库和Java 2D技术,设计和实现EMC电子学系统运行控制软件,并提供一系列二维图形绘制工具,用于定性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
其他文献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 L.)牡丹组(Sect. Mouton DC.)落叶灌木,是重要的观赏和资源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及应用历史,在长期
人工神经网络在优化控制和模式识别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优化调度和三维物体相位特征识别中的
本文针对微带天线的性能进行了一些新设计和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小型圆极化微带天线,利用在方形贴片上开缝简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