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X区块油井压裂方案优化设计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常规的老油田在经过长期的水驱开发之后,地层剩余油逐渐减少,采用压裂的方式进行增产能够改变原有的水驱水流通道,进而增加油井的产油量。大庆油田X区块在经过长期的水驱开发之后,油井产油量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压裂的方式增产,但是X区块有三个目标储层,且两个层位之间相邻比较近,因此采用常规的分段压裂工艺无法实现分层压裂,因此需要采用限流法控制油层裂缝的起裂,并使每个层段均能够得到较好的动用。本文以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原则开展了大庆油田X区块压裂方案优化设计,为了使支撑剂留在地层深处,考虑在携砂液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液态CO2来强化压裂液的返排,利用STIMPLAN压裂软件模拟优化加入二氧化碳的浓度,最终确定加入浓度为10%。依靠气体能量携带压裂液体系,减少压裂液携带支撑剂的能力,能够有效保证裂缝的尺寸和裂缝的导流能力,优化裂缝半长、导流能力等油藏基本参数以及井口施工压力等施工参数。结果表明:(1)地层脆性指数较高,杨氏模量较高,地应力差异系数较小,层理缝发育,储层可压性较好。(2)优选压裂液配方为0.3%聚合物+0.1%杀菌剂ADS-1+0.5%助排剂ADB-1+0.5%起泡剂ADFP-1+0.5%粘土稳定剂ADN-1+0.12%Na2CO3+0.3%温度稳定剂ADPT-2;交联剂为有机硼交联剂。(3)当压裂液体系中二氧化碳的量低于10%时,返排之后的支撑剂损失率较低且裂缝导流能力相对较高,当泵注速度小于2.8m~3/min时压裂液滤失较大,返排过程中支撑剂损失较大,有效缝宽较窄,导流能力降低,当泵注速度大于3.8m~3/min时裂缝高度在不受限的条件下压裂裂缝高度过高,压裂后有效裂缝半长小于10m,因此确定施工排量为2.8m~3/min-3.8m~3/min。(4)整体效果较差,需要针对裂缝高度的控制技术进行单独的优化设计,而整体的压裂次序为:先压第三段,后压第一段、第二段压裂段。第19小层、第20小层之间并未发生干扰,压裂效果较好。对于第19小层,其裂缝半长48m左右,第20小层裂缝半长55m左右,达到了预期的压裂效果。本文以大庆油田X区块为例,在考虑不同增产措施的条件下进一步的优化了压裂参数,为后续其他措施的开展提供开发潜力,为老油田开发后期的多种措施组合提供准确的生产资料。
其他文献
在现今水平井钻进延伸长度逐渐增长的趋势下,对井眼延伸极限的准确预测就显得备受关注,急需开展完善该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水平井钻柱接触和受力特点,结合钻进延伸的制约因素,建立了基于分段摩阻系数的水平井延伸极限判断准则及预测模型,并应用到长岭、德惠地区实钻水平井进行延伸极限的实例预测分析。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水平井钻柱接触和受力特点,利用分段计算方法,建立了水平井的钻柱摩阻扭矩计算模型。采
套管钻井技术因其巨大优越性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套管钻井所用的螺纹承扭能力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扭矩环安装在套管接箍中间,能够提升套管钻井螺纹的承扭能力。本文以带扭矩环的套管钻井BTC螺纹为研究对象,对其连接强度及密封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结构明确了上扣扭矩组成部分。基于厚壁圆筒力学,径向和侧向变形协调关系和螺纹扭转力学,法尔公式和接触力学,最终建立了包含径向过盈扭矩、承载面摩擦扭矩、扭矩环
大庆外围新站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注水井出现了注入压力增大、注入量不足的现象,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导致采收率降低,严重影响了油井的产能。为了明确新站油田注水井的欠注原因,增加注入井注入量,本文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设备,结合室内的岩心驱替实验,开展了新站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分析不同生产条件和注入流体对储层流体流动能力的影响;并对注水井水质进行化验分析,明确新站油田注水井欠
L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综合含水率在95%以上,无效循环问题日益严重,控递减、控含水的难度不断加大,在目前现有的开发方式下,开发效果较差。因此,在开展注采结构调整时,需要结合区块内的无效循环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同时充分了解油田地质特征、剩余油潜力、开发状况以及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对水驱开发进行调整。本文针对L油田北东一区的生产实际,明确了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征,对剩余油挖潜潜力进行了评价;对研究区现有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非常规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表现出巨大开发潜力。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并结合衰竭弹性开采模式开发非常规致密油气资源,致密油储层甜点评价研究是实现致密油效益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致密油储层甜点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其适用性及准确度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亟需建立一种能够综合考虑岩石力学特性、岩石物理测井响应特征、储层物性参数、储层含油性等影响因素的致密储层综合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非常规致密油气资源表现出巨大开发潜力,正逐渐成为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支撑资源。致密油藏一般无自然产能,需要借助水力压裂技术才能实现规模和效益开发。在开采致密油储层的过程会出现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等问题,为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并有效控制产量递减,优化合理井底流压是常用技术手段之一。本文以X区块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从油藏工程
SG油田1975年投入开发,目前综合含水为81.54%,产量递减速度较快,含水大于95.0%的井数占比达到29.8%,对这部分高含水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关停。措施初期有效降低了全区含水,但随开发时间延长,出现注采对应率低、水驱控制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含水井关停对生产影响研究,并给出关停井的合理复产方案。本文基于非均质模型,建立了五点法、反九点法和反七点法井网高含水井关停后产油量和产液量损
多年水驱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朝94区块杨大城子油层表现出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差,措施增产效果差,关井、低产井多,日产水平低、常规加密效果差等问题。整个区块剩余油挖潜难度大,早期进行加密后,虽然状况有所缓解,但是注采压差仍很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研究发现,通过井网加密,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在配合整体压裂的效果最好,因此,需要开展朝94区块杨大城子油层剩余油挖潜对策的研究。针对朝94区
双68区块登娄库油层具有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从渗透率小于10m D的低渗透储层和渗透率大于300m D的中高渗透储层均存在,层间差异大,并存在油水同层的情况。因此,为提高复杂非均质性油藏采收率,本文引进了J函数进行精确油水同层建模,应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水开发模式,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根据一定的筛选原则,优选出6项代表性强的指标,分别为沉积相类型、钻遇率、渗透率、含油
X区块经过50余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可采储量逐年递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后续开采愈发困难。在此背景下,常规的水驱开发已经不能达到目标区块提高采收率的要求,三次采油技术迫切的需要被提上日程。中石油于2012年提出了“整体控制、层系细分、平面重组、立体优化、深部调驱、二三结合”技术路线,从“完善注水、改善注水、转换驱替介质”3个方面持续深化二次开发工程,从而初步形成了老油田改善水驱效果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