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越来越被认可的传统癌症治疗方法的抗癌治疗。PDT治疗过程有三大要素,即光,光敏剂和氧气。然而,大多数第二代光敏剂(PS)具有疏水性和较差的靶向选择性,这限制了其PDT的疗效。实验设计并合成出一种新型的光敏剂,将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MPPa)作为原料,在其结构基础上在3位上引入了羟基,将17位酯基水解为羧基,提高光敏剂的水溶性,在131位引入二氰甲叉基,增加共轭结构,使紫外吸收增加至712.5 nm,合成出具有更好的肿瘤穿透能力的光敏剂3-羟乙基-3-去乙烯基-131-β,β-二氰亚甲基-131-去氧焦脱镁叶绿酸-a(HNPa)。设计并制备了磁性四氧化三铁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并且成功负载光敏剂HNPa,得到复合光敏剂MCGO-HNPa。合成的复合材料(MCGO-HNPa)具有高稳定性、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磁靶向特性以及好的光稳定性。研究表明MCGO纳米材料可以促进单线态氧的产生和释放,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MCGO纳米材料具有加速HNPa药物进入肿瘤细胞核的能力,药物释放行为表现为pH敏感性。针对人体肝癌细胞系HepG-2的MTT检测结果可以表明,MCGO-HNPa复合材料暗毒性较低,可以有效地导致光照下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同时,光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在PDT过程中,I型和II型光动力反应可以同时发生,它们的相对贡献取决于光敏剂的类型和剂量。由于单线态氧(1O2)介导的肿瘤治疗高度依赖于充足和持续的O2供应,因此在缺氧状态下,PDT的效率受到了抑制。实验制备了Fe3O4@Si O2介孔材料,并且成功负载青蒿素(ART)和光敏剂(HNPa),得到复合药物Fe3O4@Si O2-ART-HNPa。ART可与Fe2+通过pH介导的芬顿反应过程产生ROS。研究表明,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弱酸性蚀刻,Fe3O4@Si O2纳米载体可以很容易的将Fe2+释放出来,经过PDT后,ART与Fe2+的反应可以在肿瘤缺氧环境中继续发挥治疗作用。此外,研究发现近红外光照射可部分增加活性氧的产生,以增强抗肿瘤治疗。所有的结果都显示了Fe3O4@Si O2-ART-HNPa纳米复合物可以很好克服PDT中肿瘤微环境缺氧的现有障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克服严重的不良反应,多药耐药性(MDR)和传统化疗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对肿瘤组织的非特异性以及单一的PDT由于肿瘤内缺氧环境效率较低,实验制备了叶酸偶联壳聚糖包覆阿霉素DOX和光敏剂HNPa纳米粒子并通过二硫键与氧化石墨烯相连的复合物GFCDH,具有荧光成像功能的GFCDH纳米材料作为内源性肿瘤微环境刺激激活的一种开关控制药物的“从一到全”多模式治疗集成纳米平台来增强细胞内多响应药物递送,实现FA肿瘤靶向协同光热、光动力和化学治疗在增强抗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合成的新型纳米复合物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其中有透射电镜、zeta电位测试、DLS测定、UV、IR、拉曼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磁饱和曲线测定、XRD等,同时,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实验、单线态氧产率测定、光漂白实验、细胞吞噬、细胞毒性实验、细胞形态观测以及反应机理实验。所有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癌症治疗应用前景。